敦煌壁画中的说走就走:看古人天马行空的出行方式
2020-10-12 20:25:56 来源:
来源:敦煌研究院
“十一”假期的中国,是每一年地球上除春节外最繁忙、人员流动最频繁的七天。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看一看;到诗中的远方和田野溜达溜达;找寻找寻魂牵梦绕的“香格里拉”……
公交、地铁、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今日中国,出行的方式和工具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多彩。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出行的呢?在5万多平米敦煌壁画中,寻觅有关出行的种种线索,看看古人是靠什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言不合就“上天”,天马行空的出行方式
在佛国世界里,佛、菩萨等作为重要的角色,各自都有“绝活”,不同地点之间的往来,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瞬间的事。
《须摩提女经》就有对佛祖及眷属出行的描述:
“……周利盘特伽,次后化作五百师子,举声一唤飞落走伏,人在其上结加趺坐,踊身高飞,径向彼国……”
莫高窟第257窟 五百狮子座
“……佛子罗云次后来,化作五百金翅鸟王,人在其上结加趺坐,踊身高飞径向彼国……”
莫高窟第257窟 五百金翅鸟王
“……须菩提次后化作五百象王,齐有六牙,被以金鞍,人在其上结加趺坐,踊身腾虚空亦向彼国……”
莫高窟第257窟 五百象王
“……目连次后来,化作七宝山,人在其上结加趺坐,踊身高飞径向彼国……”
莫高窟第257窟 七宝山
“……上座大迦叶次后来,化作五百大龙,齐有七头白日升天,人在其上结加趺坐,踊身高飞径向彼国……”。
莫高窟第257窟 五百大龙
你没看错,的确是乘各种座驾“飞”过去,从天而降。
除了表现各种“座驾”之外,佛、菩萨还经常用更直接的方式,乘着祥云就来了。
莫高窟第61窟 诸天赴会听法
日夜兼程,五花八门的陆路交通工具
法华经变中,牛车、羊车、鹿车代表佛教的三乘。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交通工具。
马是人类最早的朋友之一,古代社会中,马是最重要的军事资源,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壁画中随处可见马的身影,各种规格和样式的马车也是琳琅满目。
莫高窟第257窟 马车 莫高窟第148窟 独辀四驾马车 莫高窟第9窟 大轮圆篷马车
莫高窟第146窟 卸套马车
牛作为最最重要的生产和交通工具,壁画中怎么能少得了它的身影呢?
莫高窟第62窟 侍女牛车牛车、鹿车、羊车同时出发。
莫高窟第98窟 法华经变中的三乘
等一等,走丝绸之路,跨戈壁沙漠,没有我沙漠之舟的身影怎么能行?
莫高窟第61窟 五台山图局部(驼运)
都歇歇吧,马太娇气、骆驼太贵还费盐巴,羊都上了烤架了,我毛驴子才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耐力好还省草料,是皮实耐用的代表。想想阿凡提,再看看古尔班大叔,他老人家就是骑着Donkey去北京见毛主席的。
莫高窟第45窟 旅途中的驴
水路交通:身处戈壁大漠,心中藏着江南
敦煌虽然地处戈壁沙漠,没有什么水,但不妨碍古代画师发挥想象,在壁画里穿插各种水上交通的画面。
莫高窟第296窟 独木小舟 莫高窟第323窟 摇橹帆船 莫高窟第323窟 扬帆前进两个尾巴的船见过吗?
榆林窟第3窟 双尾船
记得那幅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吗?那其实不算啥,来看看咱的。
莫高窟第323窟 佛教史迹画之纤夫拉船(复原图)
身份的象征:八抬大轿,方得出行
壁画中除了各种海、陆、空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还有各种肩舆。四人、六人、八人,不同人数代表不同等级。
人常说“八抬大轿”,没骗你,八人抬确实是最高的规格。
莫高窟第146窟 四抬亭式肩舆二乘 莫高窟第323窟 六抬帐式肩舆
莫高窟第85窟 八抬屋式肩舆
这还不算啥,作为地方统治集团最高层,大家族“诚会玩”,出行自然要讲排场,玩派头,种种交通工具、各路神仙各显神通,那场面俨然一副“皇家”气象。
莫高窟第156窟 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
看过了古人眼花缭乱的出行方式,是不是很感叹,原来在出行这件事儿上,古人们玩得比我们“六”多了。
生活在现代科技包围中的人们,对历史和古人永远处在想象之中,从这些壁画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生活之一斑,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今天的很多发明和创新,其实在古代早就有类似的概念和想象了。
(本文经敦煌研究院授权刊发)
敦煌壁画中的说走就走:看古人天马行空的出行方式
来源:敦煌研究院 十一假期的中国,是每一年地球上除春节外最繁忙、人员流动最频繁的七天。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看一看;到诗中的远
2020-10-12 20:25
詹建俊油画作品《潮》赏析
来源:美术报 文:周洋 原标题:潮潮(油画)177×196厘米1984年詹建俊中国美术馆藏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
2020-10-12 18:55
为什么说大钱用母小钱用范是古钱铸造的一般规律
作者:古泉园丁 在很多钱币的博客里见到一系列的钱范图片。基本都是小平钱的钱范。我们都看到了网上铺天盖地的雕母和母钱。绝大多数
2020-10-12 18:11
国宝回家啦!商代兽面纹铜鬲正式回归安徽博物院
来源:安徽博物馆 近日,安徽博物院接收合肥市公安局追索我院流失文物商代兽面纹铜鬲仪式在新馆举行。 商代兽面纹铜鬲为国家一级
2020-10-12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