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上的承德风光
2019-12-31 16:01:46 来源:
1.
在看别人炫耀自家的风景被印上了人民币上的时候,
很少还有人知道,承德的很多风光,包括古北口长城、避暑山庄、外八庙也曾经频频的被印在纸币上,
只是因为这些纸币早已经退出了流通,现在很多承德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而就是这些被印上承德风光的纸币,记录了承德人民的苦难,也见证了承德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历史。
纸币上的承德,也证明了一个道理:
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保证地方稳定繁荣,
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
1923年发行的财政部特别流通券 承德普宁寺
2.
钱币史也是金融史。
清同治年前,热河地面流通的货币都是金属货币,到光绪年间,由于钱法纰漏,原料不足,市面货币短缺,商民交困。
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开设官银钱局,发行银钱票,这应该是中国近代纸币的开端。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热河都统廷杰上任后不久便发现热河金融秩序混乱,官银很少,而私铸金币泛滥(承德盛产黄金),物价飞涨,无论商家和百姓经济均处于困乏之中。
三道牌楼同仁堂边的货摊
他决定整顿圆法,让官银占领市面。经奏请光绪皇帝批准,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八日在承德街正式成立了热河官银号。
热河官银号为官办金融机构,成立之后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稳定了市场物价,解决了当时经济上的困难,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拥护。
官银号属于官方金融机构,其资本金均由公款调拨,曾先后发行“银两票”、“ 大洋票”、“小洋票”、“银元票”、“ 制钱票”5种纸币。
廷杰是一个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之前做过直隶布政使,对热河的开发和管理作出了很多贡献。他在热河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了市面上官银紧缺的问题,弥补了货币的不足,打击了私铸钱币等不法行为,方便了商家,平抑了物价,从而稳定了市场经济秩序。
可惜,在承德发行最早的这五种纸币笔者没有找到,纸币上面的图案也就无从说起。
兴业银行最早发行纸币 正面为宗镜阁
3.
民国六年(1917年),姜桂题任热河都统,他下令将热河官银号和民国二年成立的承德公益钱局合并,成立兴业银行。发行1元、5元、10元三种纸币银元票和零角辅票。
现在能见到的1元正面为珠源寺的宗镜阁铜殿,反面为普宁寺。
几天前,学者蒙曼来避暑山庄在珠源寺遗址讲述宗镜阁(铜殿)的时候,笔者和避暑山庄博物馆馆长蒋秀丹女士闲聊,都认为日本人绝不会把宗镜阁铜殿毁掉去做炮弹,而是被偷偷的运回了日本本土,藏了起来。
因为在侵华战争一百多年前,日本人就搜集中国各个方面的情报,对于宗镜阁觊觎已久,不可能作为废铜烂铁处理掉。
纸币上的宗镜阁,又一次见证了宗镜阁的价值。
我们都相信,总有一天,宗镜阁会重见天日。
1元正面为宗镜阁铜殿,反面为普宁寺
清末民初,中华大地水深火热,百姓苦不堪言,直奉战争,承德是主战场,你方唱罢我登场。
从民国六年到民国十三年,尤其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兴业银行滥发纸币,造成物价全面上涨,金融极度混乱,货币极度贬值,几乎陷于崩溃。
1921年12月,热河都统汲金纯大力推行热河兴业银行纸币,严禁私票流通。此后又呈准印制1元券50万张,5元券30万张,10元券10万张,计300万元,1922年4月开始发行。
辅币的正面图案都是普宁寺(大佛寺)
1925年的兴业银行十元券 古北口长城
民国15年(1926年),宋哲元进占承德,代阚朝玺任热河都统,他下令于2月5日——7日,在草市将库存的纸币140箱全部销毁,以稳定金融,平抑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