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不是一直都是钱,它只是一种特殊商品
2020-03-10 21:36:47 来源:
在北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四川地区钱荒造成的交易困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扮演了重要角色。随后在南宋、金朝、元朝、明朝都发行了相应的官方纸币,却也都没逃出滥发纸币造成纸币贬值的命运。随着元明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白银的大量流入,钱荒问题得到解决。到了明朝中后期,逐渐采用白银代替纸币作为流通货币,传统纸币也完成率自己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从出现到消失,纸币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400多年,经过人民大众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之下,纸币最终逐渐走向消亡。与此相对应的是白银在人民的选择下成为了民间流通的货币。一起看看这段古代纸币的消亡史和白银发家史吧!
南宋纸币
钱荒
钱荒问题最早出现在唐朝中后期。我国封建经济经过唐朝的繁荣发展,到唐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初步呈现规模,货币流通增多,货币需求量增大,开始出现钱荒。到了宋朝,达到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巅峰,商品经济快速发展,钱荒问题日趋严重。面对钱荒难题北宋政府采取加大铜钱发行量、建立铁币专行区,发行铁钱、禁止铜币对外交易等措施。但另一方面宋朝政府为缓解“三冗”问题带来的财政危机,大量囤积钱币,致使官库之钱,贯朽而不可较,民问官钱,搜索殆尽。市场流通货币“钱荒”并没有随着货币大量发行缓解,反而造成市场货币贬值。市场流通铜钱价值小于相同质量铜价值,出现“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怪相。在铁币专区四川铁币贬值更加严重,当时买一匹罗需要重约130斤的铁钱,一头牛要200斤左右的铁钱。再加上四川地区交通不便,铁币成为制约四川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宋代铁钱
北宋交子发行
为了解决铁币交易难题,“益州豪民十余万户连保作交子”。四川地区十余万户商人组成一个商业联盟,选举出十六商户作为交子户,在每年的商品交易季节发行“交子”。商户交易不再使用货币,而是使用十六家交子户发行的“交子”作为货币,交易季结束之后,各家商户到交子户将手中“交子”兑换成为铁币。这种商业联盟发行的“交子”很好的解决了四川地区贸易难题。但很快就出现了造假和“交子”贬值问题,造成“交子”承兑困难。最后出现“人户众来要钱,聚头取索印,关闭门户不出,以至聚众争闹。”乱象。北宋政府为了规范“交子”使用,控制“交子”发行,将“交子”发行权收归官方所有。为了解决私交子出现的问题,宋朝对交子发行做了一系列完善。例如:规定每年发行数量、商户需要上交准备金才能领取使用相应金额“交子”、发行“交子”面额时固定面额、“交子”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承兑、全新防伪标识、适用地区等等。北宋政府的发行的官“交子”很好的解决了四川的地区的“钱荒”问题。随后北宋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交子”。然而随着国家财政困难,“官交子”发行量开始远远大于商户交纳准备金量,“官交子”开始出现贬值,到了北宋末年,“官交子”货币系统,陷于崩溃。
交子雕版
南宋及金朝的纸币流通
随着北宋王朝的覆灭,北宋“交子”也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作为北宋王朝的偏安王朝南宋在成立之初为了缓解军费压力就发行了“关子”,但是“关子”的发行量比较小,影响较小。南宋影响最大的纸币是在以杭州为中心的东南地区发行的“会子”。“会子”与“交子”一样最初是由民间富商发行的一种纸币。后来“会子”也收归政府发行,称为“行在会子”或“东南会子”
南宋行在会子
“会子”发行初期由于战乱原因很快出现贬值,“会子”一贯只能兑换子大概六百一二十铜钱。在宋金隆兴和议之后,南宋政府开始整顿、回收“会子”,流通中“会子”减少,逐渐升值。随后规定“会子”发行三年为一届,每届发行1000万,届满以新换旧。由于对纸币发行量的控制有效,淳熙二年(1175)四月,流通中的会子只有200万贯。会子成为难得之物,其币值也有所上涨,出现了“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的情况,甚至有“褚币重于黄金”之说。
宋孝宗更是总结出“会子”币值与发行量的关系:“大凡行用会子,少则重,多则轻。”这一关系的认知是纸币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也是后世纸币发行的重要理论。然而宋孝宗之后,“会子”管理逐渐背离宋孝宗经验,“会子”也没能摆脱贬值宿命。随后南宋政府又陆续发行了其他几种纸币,但都沦为南宋政府敛财的工具,影响较小。
金朝的交钞之兴定宝泉。
金朝海陵王贞元二年,金朝仿造宋朝纸币开始发行“交钞”。金朝的“交钞”开始以七年为一届,后来设立无限期流通制度。无期限流通制度的创立让传统纸币具备了现代纸币的性质,是货币发展史的一项壮举。但是金朝并没有认识到纸币发行量与价值的关系,再加上政治腐败,军费开支浩大,纸币发行量大增,纸币贬值。金章宗即位后,纸币的流通区域逐渐扩大到金全境,纸币急剧贬值,虽然几经易名,但纸币日益恶化的贬值趋势却没有缓解,纸币流通制度终于在金末全面崩溃。
忽必烈
白银的价值尺度作用与元朝纸币
金朝末年货币制度崩溃,白银成为华北地区作为最普遍货币。元朝的税收和交易都是在金朝原有的货币制度基础上进行。从1230年起,元朝在其统治的华北地区将宋金时期以铜钱或纸币纳税的专卖税(酒、醋、盐为主)、商税改为以银纳税。太宗即位后,蒙古帝国还实施了“包银”制,每户缴纳4~5两。随着元朝官方收税方式的改变,贸易用丝料或者白银计价,华北地区民间交易逐渐以白银作为价值尺度。白银为价值尺度却面临两一个问题:白银产量低,流通不足,价值过高,小额交易不方便。
中统元宝钞
为了解决白银交易中价值过高、小额交易不方便问题。元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发行“交钞”。元宪宗时设立交钞提举司,专职管理全国的纸币发行与流通。忽必烈在屮统元年(1260年)把纸币发行权完全收归中央,发行了以白银为准备金的“中统元宝钞”。由于战争频繁,战争开支较大,“中统元宝钞”发行量远大于准备金,严重贬值。到1280年在南宋统治区域施行时已经贬值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至元宝钞
公元1287年,忽必烈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即“至元宝钞”,同时颁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货币法《至元宝钞通行条划》。规定了元代纸币流通的各项基本原则:纸币无时间限制、永久通用、公私通用、设置官库平衡纸币价值、纸币破旧不能使用的可到各地官库倒换,每贯抽取墨钱30文、回收的烂钞都要加盖毁钞印集中销毁、所有上交的苛捐杂税,交易买卖都要使用纸钞等等。它是世界上最一早最完备的币制条例,在世界货币史具有祟高地位。
《至元宝钞通行条划》编制人叶李
“至元宝钞”之后元朝又发行了多种纸币,但是都没能超过“至元宝钞”的职能。“至元宝钞”成为元朝流通时间最久、最保值的纸币。元朝发行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货币制度,却没能贯彻到底。在元朝末年纸币也没能摆脱沦为统治者敛财的工具的命运。纸币超额发行、准备金挪用,造成元朝末年通货膨胀严重,纸币制度崩溃。
元代白银
元朝纸币的发行与流通已经初步具备现代货币特征。在发行纸币的同时,禁止铜币的流行,让纸币成为了唯一流通货币。元朝纸币以白银为价值尺度,但是纸币面额却以铜币计量单位。例如“中统元宝钞”面额发行为“文”“百文”“贯”,但实际价值却是:“两贯同白银一两”,而不是铜钱多少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元朝贸易的价值尺度已经由铜币转换为白银,为白银货币化打下基础。
明朝纸币与白银政策
元朝末年江南地区出现多处割据武装,各割据武装为了筹措军费,纷纷发行铜币。明太祖朱元璋在也曾在应天府设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与历代铜钱一起使用。到朱元璋称帝之后于洪武元年发行“洪武通宝”,各省皆设宝泉局和宝源局铸钱,严禁私铸。受元朝时期成熟的纸币政策和白银价值尺度影响,再加上铜币铸造需要大量金属铜,铜币流通量不足成为明初经济恢复的制约因素。于是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钞”,并令民间通行。并同时出台禁止民间金银用于交易: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治其罪,有告发者就以其物给之。到洪武二十七年正式禁用铜钱,至此单一的纸币流通制度形成。这种金银铜使用的禁止大约持续了100多年,到明孝宗弘治年间随着税法改革白银逐渐成为流通货币,纸币名存实亡。
朱元璋发行的大中通宝
“大明宝钞”发行之初,不分界,没有发行限额,不限时间和地区,也没有发行准备金,只有当不能使用时才允许兑换新钞。与元朝纸币制度相比简直属于“三无产品”。明朝虽然发行过铜币,但是“大明宝钞”的价值尺度却是白银与铜币并行。大明宝钞分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六等。并规定钞一贯合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后来又发行了小面额宝钞,但是并未发行新的纸币。由于宝钞“三无产品”属性,导致宝钞很快便因发行量过大贬值,明朝虽然多次下令改革维护宝钞使用,但依然没能摆脱宝钞贬值命运。到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户部尚书黄福在上奏,宝钞由“洪武间银一两当钞三五贯,今银一两当钞千余贯”。明朝中期纸币制度基本崩溃,白银逐渐成为贸易货币。
经过了27年纪念币发生了什么变化
自1984年我国第一套纪念币——建国35周年发行以来,我国的流通纪念币发行已经经历了30多个年头。 第一套纪念币--建国35周年 近日
2020-03-10 21:30
300元收了一艘漂亮纸币船 拆开之后竟然.......
一个泉友下乡收货,收了一艘漂亮的纸币船。正在欣赏,五六个朋友一进来,他们一合计,竟然七手八脚把这艘船给拆开了。劝都没有能劝动,
2020-02-19 16:41
新版第五套人民币纸币有哪些防伪措施
新版50元纸币50元纸币票面特征2019年版正面2005年版正面取消左下角光变油墨面额数字;取消右侧凹印手感线左侧增加装饰纹样;右侧增加动感光变
2020-02-07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