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上的天文学”
2020-05-07 15:12:16 来源:
作为最古老、最有魅力的科学之一,如果要在纸币上表现科学主题,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天文学,这使得天文学成为纸币上的科学主题中表现最为丰富的一个领域。纸币上的天文学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天文学家(及其科学成就)、天文仪器、天文建筑和神话传说,尤其以天文学家占绝大多数。能够荣登纸币画面的人物大都是取得卓越成就或对国家有着非凡贡献的杰出人士,因此,纸币上的天文学家很多都是一个国家的骄傲和象征,如哥白尼于波兰、牛顿于英国、伽利略于意大利等等。天文仪器在纸币上的现身,往往是将其作为一种科学领域的研究设备或重要事件中的重要工具,伴随着天文学家或重大事件同步出现,如牛顿和他发明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哥伦布和航海旅行中使用的星盘等,也有单独作为主画面出现的,如伊拉克纸币上的星盘、韩国纸币上的浑天仪、中国纸币上的日晷等,这往往预示着这些天文仪器对该国(包括发钞行)具有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天文建筑主要是指天文台,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天文台更容易出现在纸币上,如东方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韩国庆州古瞻星台,欧洲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丹麦哥本哈根圆塔天文台等。当然,为了表现国家在科学领域取得的先进成就,现代天文台也有机会登上国家名片,如亚美尼亚的比拉干天文台就有幸如此。神话传说主要集中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希腊出现,宙斯、阿波罗等希腊神话中的代表人物纷纷成为希腊纸币的座上宾。
以上四个方面大致构成了“纸币上的天文学”之主要内容,此外,也有特别事件如1999年日全食登上罗马尼亚纪念钞、一战后德国无政府状态下发行的地方代用币等锦上添花的纸币。除去太阳、阳光、星月符号等装饰性图案,单就直接表现天文主题而言,花花绿绿的各式天文纸币几乎全部来源于外国。要说起中国有没有天文纸币这个话题,由于特殊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使然,天文学较难涉足我国货币,目前所见,唯有民国时期的中南银行纸币例外。中南银行是由印尼华侨黄弈住于1921年创办,系民国时期著名的“北四行”之一,纸币发行量仅次于当时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其纸币一元、五元、十元等券采用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明代日晷作为主图案,乃取一心向“南”之意,用意深远。作为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毫无疑问是中国古代天文的精髓之一。天文国粹得以留存纸币流芳百世,吾辈之幸也。上述纸币所反映的天文学内容,大都涉及到天文学发展历史上或对某一特定对象(国家、银行等)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人物或事件,很多已通过学校教育、大众媒体宣传等途径广为人知。而在代表国家形象、使用频繁的纸币上采用天文学主题,不但体现了一个国家对科学的重视和尊敬,还密切了科学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其意义颇为重大。
相较于需要一定财力和学识研究深度的古钱收藏来说,纸币收藏并非阳春白雪;但相较于入门简易、价格低廉的邮票、火花收藏来说,它也不是下里巴人,算是收藏领域里面的“中产阶级”,爱好者可尝试但并非适合每个人。就成本而言,多数天文学纸币的价格还算平易近人,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只有个别高面值纸币和特殊性质纸币属于高价格、高难度的收藏品种。如斯洛伐克1999年发行的5000克朗币,正面是天文学家斯特凡尼(MilanStefanik,1880——1919),背面是北斗七星,目前市价是250美元/枚。德国1960年发行的1000马克币,正面是天文学家约翰内斯·舍恩那(Johannes Schöner,1477-1547),目前市价是1200美元/枚;韩国于越南战争期间(约1970年)发行的一种军用代币券(编号M22),5元面值券的背面是庆州古瞻星台,但世界权威的纸币目录干脆没有标价格,因为太罕见了,以至于无法给出公允价值。其他纸币再贵总还能买到,遗憾的是,拥有这枚天文主题的军用代币券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要为高昂的价格吓住,收藏的魅力就在于保值升值,实质上是在积累一种财富。出于特殊的货币性质,纸币不同于一般的收藏品,多年来始终处于缓急相间的升值通道之中,尤其是已退出流通的纸币(如欧元流通后欧元区国家的原纸币均退出历史舞台),升值空间更大。如同投资房产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地段、地段、地段”一样,收藏纸币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品相、品相、品相”,这是保值升值的重要前提。一般而言,未流通(UNC)的全新品相是最佳选择,绝大多数流通纸币都可以买到全新品相,但对于一些早期货币和已退出流通纸币,8品以上是可以买入的收藏最低限度,但价格要打一定折扣。注意,纸币一旦退出流通,它的价值只会升值不会贬值,所以,买老不买新,看到合适的机会就下手永远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