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之“太平百钱”
2020-05-08 15:40:37 来源:
笔者收藏有一种古钱币,面文作“太平百钱”,篆书对读,背穿左有一星点,正背均有内外廓,广穿,直径25、穿径16毫米,重量3.15克(图1、2)。此种钱面文“太”字,缺少一下点,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应读作“大”,但目前钱币学界一般认为应读为“太”。据《隋书·食货志》载,南北朝梁朝时市场流通使用的货币中就有“太平百钱”,这是史书中唯一一次关于“太平百钱”的记述。我国最早的钱币学专著——南朝·萧梁顾烜的《钱谱》中也有三处提到此钱,但对其来源表示“莫知其始”。由于史书未有明确记载,学术界对此钱的出处有较多争议。1980年在四川成都市城区小通巷发掘出一方“太平百钱”铜母范及大批“太平百钱”,说明此钱铸于蜀地。但对其铸造者及铸造时期,钱币界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第一种观点认为,“太平百钱”为东汉末年道教所铸宗教凭信钱,后参与市场流通。据史载,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天师道(五斗米道)。所以此观点又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太平百钱”为张角太平道所铸。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创建的道教就称为“太平道”,“太平”是该教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因此认为“太平百钱”为张角太平道及其建立的黄巾起义军政权所铸。果如是,则“太平百钱”还可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铸币。另一派认为“太平百钱”为五斗米道张鲁父子据汉中所铸。张鲁是天师道教祖张陵之孙、第三代天师,东汉末期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后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割据汉中近30年。因太平百钱多出土于四川、陕西,有人认为是东汉末年据汉中的道教天师张鲁所铸。
第二种观点认为,“太平百钱”为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据益州(今四川)所铸。从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太常刘焉上任益州牧,到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刘备攻取成都,刘焉刘璋父子割据益州二十七年,其时益州境内比较安靖,货币经济较为发达,因此有人认为是东汉末年据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铸造了太平百钱。
第三种观点认为,“太平百钱”为三国蜀汉刘备父子所铸。蜀汉在三国中地处西南边陲,民寡国弱,但为北伐中原、恢复汉室,连年出兵,始终军费开支负担沉重,因而蜀汉实行铸大钱的货币政策。初据巴蜀时,刘备即听从臣属的建议,于建安十九年(214)始铸“直百五铢”,以一当百,“数日之内,府库充实”。所以有人认为铸以一当百大钱是蜀汉政权传统做法,“太平百钱”可能也是蜀汉所铸。钱面“太平”二字,表达了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天下太平的愿望。
此外,还有东吴大帝孙权铸、东吴会稽王孙亮“太平”年间铸、西晋平蜀时铸、西晋惠帝时益州刺史赵廞据蜀所铸、梁武帝铸等多种观点,莫衷一是。“太平百钱”铸主问题,成为货币史上一个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