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报跑狗玄机彩图
2023-02-09 13:18:26 来源:
来源:数据观
近 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结合各地“十四五”规划及数字经济相关文件,数据观整理了31个省市自治区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路线图。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2021 年有16个省市区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元,较去年增加3个,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辽宁等。
当前,我国已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数字经济战略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数字经济形成系统部署,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规划体系渐趋完备,行业与地方形成落实相关战略部署的系统合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具备较强的政策制度优势。
31省市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路线图
北京市
《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着力推动北京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构建数据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数字经济新体系,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标杆”。
《行动方案》以“数据驱动、开放创新、应用牵引、安全发展”为原则,研提6个方面、22条改革措施,努力打造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发展高地。
一是加速数据要素化进程。 推进数据采集处理标准化,组建数字经济标准委员会,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和评估试点,建设数据资产登记中心,探索将数据资产纳入资产管理体系。
二是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突破。 积极推动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持续加大数据开放共享力度,促进数据交易繁荣健康发展,逐步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服务。
三是打造数字技术新优势。集中突破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关键软件、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超前布局6G、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计算等未来科技前沿领域;吸引国内外开源项目与机构在京落地,形成以公共平台、底层技术、龙头企业等为核心的多样化数字技术创新生态。
四是赋能重点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科技研发和知识生产产业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融合发展,探索出台工业软件、基础软件首版次应用奖励、保险补贴等措施;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数字医疗、数字金融、智慧城市等产业发展。
五是加强数字经济治理。 完善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建立安全评估机制,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推动隐私计算技术产业化,探索在京建设国际开源社区;完善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引导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探索沙盒监管机制,推动互联网3.0示范区建设。
六是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支撑。 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申报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支持设立数字经济创投和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引进数字经济领军人才;落实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工程,树立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包容审慎监管和容错理念。
天津市
《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建成“津产发”数字经济综合应用平台,健全以制造业、商贸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数字经济“1+3”政策体系,到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不低于55%。
建成“津产发”数字经济综合应用平台,健全以制造业、商贸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数字经济“1+3”政策体系,到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不低于55%。
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实施“芯火”工程,落地实施中芯国际先进制程芯片、飞腾芯片研发总部、环欧半导体智能化切片等重大项目,到2023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400亿元。
加快数字金街建设,推动商场、超市等实体零售企业数字化升级,打造智能售卖、智慧菜市场等新型数字商业应用场景,用数字经济赋能消费。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
到2023年,建成10个市级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集聚区、10个市级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集聚区、20个市级标志性特色数字化园区和一批专业化数字主题楼宇,引育10家左右数字服务业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50家左右高成长性数字服务业企业。
上海市
《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底,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力争达到3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大于60%,产业集聚度和显示度明显提高,高潜力数字新兴企业加快成长,高水平数字消费能级不断跃升,若干高价值数字产业新赛道布局基本形成,国际数字之都形成基本框架体系。
其中,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80%左右,数字经济新动能和经济贡献度跃上新台阶。
布局四大领域新赛道。
1.拓展数字新产业(6个子赛道)
数字健康: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制药、精准治疗、智慧康养等领域。
智能制造:推广柔性化制造,布局自主无人制造,打造智慧供应链。
低碳能源:探索“能源云”新模式,发展“虚拟电厂”新业态,推动建设绿色数据中心。
数字零售:鼓励内容电商、拼团电商、体验电商等多样化社交电商平台发展。
数字金融:有序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发展可信交易和数字凭证。
智能城市:发展数字孪生城市新业态,打造城市管理智能体,发展数字化社区服务新业态。
2.培育数据要素(5个子赛道)
数据产品与服务:培育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体系,健全数据要素产业生态。
数字内容:加快打造积极向上的数字IP升天;支持基于新交互体验的UGC(用户创造内容)等新模式。
数字贸易:大力发展云服务、数字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数字贸易;推动建设临港数字贸易枢纽港示范区;探索数字贸易领域相关制度创新。
数字设计:着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设计;实现数字设计驱动产业创新;打造全球数字设计城市典范。
数字安全:深化多方安全计算、联邦计算等技术研发应用;引导密码算法、专用芯片等关键产品突破。
3.提升数字新基建(5个子赛道)
软件与算法:鼓励“使用者即开发者”模式,加快基础软件国产化,推动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化。
云原生与智能计算:大力发展云原生产业;加快发展以算法为核心、算力为基础、数据为驱动的智能计算产业,推动云服务迭代升级。
新一代网络:超前布局Web3.0等新一代网路形态,强化6G等前瞻研发和部署;打造空天一体的卫星互联网,探索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新模式。
区块链:推动“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构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发展生态。
元宇宙:加快研究部署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交互的平台,发展扩展现实、智能人机交互、虚拟数字人等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加快虚拟现实生态布局。
4.打造智能新终端(6个子赛道)
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载芯片、车载操作系统、V2X(车用无线通信技术)设备等取得突破;培育一批智能网联整车生产及电子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
智能穿戴产品:加快发展以下主流产品: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等;支持发展以下新型产品:工业仿真终端、智能配饰、智能眼镜等。
智能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提升服务机器人高端产品供给。
智能商业终端:加快发展以下商业智能终端设备:自助点餐、自助交易、自助宾馆入住等;鼓励以下终端发展:智能售货机、智能饮料机、智能回收站等。
智能家居设备:发展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智能加剧终端,推动数字技术与
智能医疗设备:大力开发中高端智能体外诊断设备;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成像技术及辅助诊断算法技术的医学影像设备;推动康复护理终端创新。
壮大数字新企业。
加快培育标杆性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数据技术产品与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数商”龙头企业;加大力度认定一批数字经济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总部。鼓励外资企业在沪设立数字经济功能型总部、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支持相关国有资本组建专门运营数据产业的实体企业。
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探索建设产业大数据新型基础设施,建立面向企业的数据双向开放赋能平台;培育中小企业和社会开发者开放协作的数字产业创新生态。
建设数字新载体。
以一批围绕中环的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争取拓展百万平米产业空间新载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数字经济服务业创新带。
打造万亿级数字终端产品和器件、材料制造基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制造业集群。
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工程和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为依托,培育发展智能计算、未来网络、虚拟现实、数字能源等产业,推动区域数字一体化发展。
建设10大支撑工程。
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工程;新一代智能算力建设与资源调度工程;工业软件自主创新与应用生态培育工程;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工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工程;数字医疗新方向布局工程;智能制造模式创新示范应用工程;低碳能源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数字城市空间底座建设工程;智能出行设施提升改造工程。
重庆市
《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2年,集聚“100+500+5000”数字经济领域市场主体,打造千亿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创建十个国家级数字经济应用示范高地,高水平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到2025年,大数据智能化走在全国前列,全市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数字经济成为支撑我市“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的主力军。
《规划》围绕六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任务,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全市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夯实新基建,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条件。 升级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应用,加快部署创新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筑牢我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基础条件。
二是激活新要素,充分发挥海量数据价值。 构建完善全市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持续增强数据要素的集聚和利用效率,以数据采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业务为重点,加速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
三是培育新动能,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抢抓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有利契机,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做强数字产品制造业,做优新兴数字产业、加快推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以新动能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四是加强新治理,提升政府和社会数字化水平。 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和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使城乡公共服务更加便捷、政府管理更加科学,让老百姓享有更多智能红利。
五是强化新支撑,增强数字经济内生发展动力。 加大政策协同和支持力度,加大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做好数字经济人才“引育服”,强化财政金融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支撑力度,努力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全面增强我市数字经济内生发展动力。
六是融入新格局,扩大数字经济开放合作能级。 充分发挥重庆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筹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建强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性枢纽。
河北省
《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及信息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产业数字化进入全面扩张期,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4,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万元/人年以上,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具有较强创新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大量涌现。基本建成全国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服务业融合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成为我国信息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引领区。
规划提出实施7项主要任务,着力构建从多元归集、整合共享、开放流通到社会应用的产业链条。
构建现代化的数据资源体系。 建设新型、融合、集约、绿色的数字应用设施,提升数据资源汇聚、采集和分析能力,加快公共数据资源有序开放,推动大数据创新应用,培育数字要素市场。
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体系。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汇聚人才要素资源,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智能化改造,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发展。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服务。
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构建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系统,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丰富信息惠农服务。
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业,培育壮大半导体器件产业,做大做强新型显示产业,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汽车电子及产品,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产业,布局区块链,发展网络安全产业。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推广新零售,发展数字贸易,培育共享经济,发展平台经济,培育通证经济。
山西省
《山西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迈入快速扩展期。先进泛在的数字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数字经济与社会各行业领域深度融合,培育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若干具备国内牵引性、一批区域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领域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规模效益显著的数字产业基地。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多元协同共治体系基本形成,全民数字素养明显提升,数字经济规模达到8000亿元。
《实施意见》围绕“网、智、数、器、芯”五大领域统筹布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网”:提升网络设施能力。 夯实基础网络服务能力、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支持建设试验基础设施、完善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建设。
“智”:推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 推动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全面推动智能制造、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推行智慧政务、发展数字商务、建设数字乡村、建立智能化市场监管体系。
“数”: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 推进数据资源集聚开放、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大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器”: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能力。 支持通用计算设备产业一体化发展、推动传感器和智能硬件产业规模化发展、推进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发展。
“芯”:支持半导体高端核心产业快速发展。 打造全国领先的半导体产业集群、推动培育新型显示产业链。
辽宁省
《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提出, 到2025年,要实现数字辽宁整体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10%左右 ;到2035年,要高水平建成网络强省,跻身创新型省份前列,高质量建成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规划》明确,要围绕数字化发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力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全力攻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据安全等前沿技术以及数字化转型技术,构建高能级的创新平台,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建设数字科技创新高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加强数字科技创新供给上,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在布局数字科技创新载体上,重点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创新平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在促进数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上,要加强产业和社会场景应用,强化成果转化支撑。
《规划》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做强集成电路产业链和做大新兴数字产业,全面提升数字产业的发展能级;以数字化重塑制造新优势、以数字化赋能农业现代化、以数字化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和积极推广新业态,深化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全方位融合、全链条改造,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立足全省产业基础和“一圈一带两区”空间布局,建设特色化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小镇、数字经济小微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吉林省
《“数字吉林”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吉林”体系基本形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显著增强,经济社会运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提升,数字红利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充分体现。
《规划》坚持以数字政府为先导,以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以新型智慧城市为依托,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保障,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产业、新动能、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新路。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取得多点突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龙头。
《规划》明确了八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厚植科技优势,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数字产业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劲支撑。
二是构筑四梁八柱,培育壮大龙江数字产品制造业。 立足东北区域引领、向北开放合作,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构建10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品制造产业链,建设数字产品北上制造基地,打造多向对外的数字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构建多层次企业梯队,到2025年,引培国内一流企业50家以上,培育“瞪羚”企业20家,“独角兽”企业5家。
三是注重特色发展,做强做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充分发挥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技术研发基础,发展面向“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力培育壮大“专精特新”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四是深化数字赋能,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以创新促发展、以应用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全面赋能产业蝶变,以厚积薄发之势构建形成龙江特色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体系。
五是强化数字引领,拓展跨越发展新路径。 聚焦以数字化引领和驱动平台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培育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加快擦亮龙江数字经济大品牌,赋能龙江绿色发展,构筑特色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
六是推进信息惠民,构筑数字生活新图景。 以数字便民利民惠民为导向,加快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数字化升级,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优化高质量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智慧社会新场景、新模式,促进数字化公共服务不断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七是培优发展环境,营造数字经济协同开放新生态。 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革,全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持续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创造力,培育健康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生态,全面构建高效协同、开放合作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八是筑牢发展底座,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支撑。 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夯实网络安全基础,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强筋健骨”。
江苏省
《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数字经济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字技术创新支撑有力。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在高端通用芯片、高端软件、网络安全等领域自主研发一批核心产品。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数字科技创新载体。
数字产业能级显著提升。 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物联网等产业集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业务收入超过4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力争达到1.6万亿元。
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 “江苏制造”进一步向“江苏智造”转变,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蓬勃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新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个,新建省级数字农业基地100个,全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率超过12%。
数字化治理现代高效。 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包容审慎的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不见面审批”进一步升级,新型智慧城市和乡村数字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应办事项推办率达到80%,一网通办率达到90%。
数据要素市场化步伐加快 。公共数据资源汇聚、管理、流通、开放的体系基本形成,开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数据开发利用试点,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成效体现。到2025年,公共数据开放率、公共数据使用率分别达到100%、60%,DCMM贯标企业数达到200家,建设2-3家数据资源流通交易机构。
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坚实。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全国领先,双千兆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大幅提升,布局合理、云边协同、算网融合、绿色节能的算力基础设施基本形成。到2025年,5G基站数达到25.5万座,大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70万个。
浙江省
《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左右,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成“三区三中心”,成为展示“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到2035年,全面进入繁荣成熟的数字经济时代,综合发展水平稳居世界前列。数字产业竞争力全球领先,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全面变革,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全面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高水平建成网络强省和数字浙江,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重要策源地,为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和高水平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一、建成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形成数字安防、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和数字产业集群。
二、建成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建成多元数据融合应用的“产业大脑”,实现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产业数字化水平领跑全国。
三、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 多元协同、高效善治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公共数据开放、政企数据融合共享、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水平全国领先,构建高效协同的数字经济系统,形成一批数字化改革创新成果。
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 聚焦“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数字科技创新体系,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智能感知等领域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达到8万件。
五、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中心。 打造以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为龙头的数智金融先行省、以钱塘江金融港湾为核心的国内一流的财富管理高地、以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为基础的四大金融发展特色带。
六、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推进传统贸易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国际化,加快在线交易、数字支付和智慧供应链等平台集聚,推动贸易规则、标准、纠纷调处等制度创新,优化数字贸易生态,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万亿元。
安徽省
安徽省发布的《“数字江淮”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江淮”发展水平跻身全国领先行列。数字基础支撑体系趋于完善,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数字政府运行效能显著优化,数字社会治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和智慧化生活环境。
到2030年,安徽省全面步入数字时代。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50%,建成以人为本、智慧服务的智慧政府和高度智能化的智慧社会,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生活,与沪苏浙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数字江淮”成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标志。
《总体规划》按照“1347”的总体思路,构建“数字江淮”任务框架体系。 “1”即瞄准“促进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这一核心目标。“3”即围绕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社会三大板块,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4”即聚力“强基础、育产业、重应用、促协同”四个关键,“7”即实施七项主要任务。聚力“强基础”,打牢数字基础新支撑;聚力“育产业”,凝聚科技创新新动能、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聚力“重应用”,构建电子政务新模式、探索社会治理新实践、激发公共服务新活力;聚力“促协同”,共建区域协同新格局。
福建省
《福建省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4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20年提高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数据要素实现有序流通和深度开发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加快形成,数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福建省将实施八大行动,部署27项工程,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一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强基”行动。
二是数字技术创新突破行动。
三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能级提升行动。
四是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培育行动。
五是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行动。
六是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行动。
七是数字企业融资促进行动。
八是数字经济治理提升行动。
江西省
《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持续快于全省经济增速、快于全国平均增速,努力实现规模倍增、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5%左右,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南昌“元宇宙”等聚集区蓬勃发展,力争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规划》提出,紧紧牵住创新“牛鼻子”,牢牢把握未来发展风口,不断深耕产业赛道,全面提升数字产业综合竞争力。夯实筑牢基础赛道,积极发展专业芯片、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智能终端、信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基础赛道,将江西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制造集聚地;前瞻布局新兴赛道,积极布局VR、元宇宙及数字孪生、信息安全和数据服务、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卫星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大力培育融合赛道,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聚焦交叉创新产业,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数字健康、数字文创、智慧家居、智慧能源、数字降碳等领域聚力打造融合赛道。
山东省
《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提出,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从推进数字产业高端布局、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海洋产业数字化、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等5个方面,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到2025年,数字产业化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实现一、二、三产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高水平建成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面达到90%以上,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策源地。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幅达到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超过10%,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河南省
《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全省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实现倍增,数据价值化试点在全国率先推进,产业数字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数字治理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持续完善,郑州成为国家重要通信枢纽、信息集散中心,郑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发展规划》明确提升发展核心产业,夯实数字强省建设根基。 提出以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物联网、网络安全为重点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以先进计算、5G、软件、半导体、卫星和地理信息为重点攻坚发展基础产业,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为重点积极布局前沿产业。
湖北省
《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据要素资源体系基本建成,数据开放和流通机制逐步完善,形成数据资产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和融合应用的运营生态。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 培育3至5家数字经济全球知名企业,出现一批全国知名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建成“四区两中心”。
湖北省数字经济将推进九大主要任务, 包括超前部署互联互通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建设聚通用管数据资源体系、着力锻造核心数字技术创新链条、培育世界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特色高效现代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模式、推进新时代城乡高效能治理、全面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等。
湖北省将实施十大先导工程。 实施“中国光谷”产业集群培育工程、“5G+”应用创新发展工程、北斗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工程等3大先导工程,打造一批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程、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工程、九省通衢智慧物流建设工程、国际数字消费中心建设工程、智慧农业发展标杆建设工程等5大先导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实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引领工程,更好培育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遴选若干城市、园区实施数字经济示范标杆建设工程,以点带面推动数字经济实现整体跃升。
湖南省
《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 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前10强,突破2.5万亿元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初步完善,湖南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产业聚集区和应用先导区。
《规划》提出,湖南省将实施10个重点工程, 包括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提升工程、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壮大工程、集成电路产业成长工程、超高清视频产业培育工程、移动互联网产业提质工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物联网产业强基工程、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工程、大数据产业促进工程、区块链集成应用工程。
广东省
《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提出, 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力争到2022年突破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0%。
此外,《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系统地提出了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2221”的总体框架,即“两大核心、两大要素、两大基础、一个保障体系”。
两大核心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其中数字产业化包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产业数字化包括工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以及服务数字化。
两大要素即数据资源、数字技术,发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驱动作用,发挥数字技术创新作为重要推动力的引擎作用,共同构筑数字经济内生动力。
两大基础即核心基础数字产品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个保障体系包括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和服务支撑体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海南省
《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提出,构筑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聚焦推动新型工业、热带农业等优势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智慧物流、国际航运、国际金融、智慧会展等外向型高端服务业,做优做强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电子竞技等数字新产业,推动离岸创业创新和数据跨境服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成立足南海、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方案》指出,将以打造“数字孪生第一省”为主要手段, 以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为四大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引领支撑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实现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方案》明确,至2021年底,智慧海南架构体系基本确立,关键基础设施和核心平台初步建成,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国际通信建设取得初步突破,数字孪生城市覆盖重点区域,应用试点取得成效,虚实融合的治理模式启动探索,保障智慧海南建设运营的机制体制基本就绪。
至2025年底,以“智慧赋能自由港”“数字孪生第一省”为标志的智慧海南基本建成, 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和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初步将海南打造成为全球自由贸易港智慧标杆。
四川省
《四川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 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超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3%, 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心和数字化转型赋能引领区,高水平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初步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为实现总体目标,《规划》提出7大发力方向、21项重点任务,并设置17个专栏、57项重点工程。 具体来看,7大发力方向分别是以创新发展为核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基础性作用,加速优化新基建,增强数字经济承载力;以数字产业化为牵引,大力突破关键数字核心技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以数字政府为先导,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创数字治理新局面;以数字社会为载体,拓展数字应用场景,推进社会数字化转型;以优化布局为抓手,加强区域协同,助推数字经济融入新格局。
贵州省
《贵州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 到202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 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二是在产业发展、数字治理、数据价值、数字基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构建形成特色引领的数字产业生态,打造数智驱动的数字治理标杆,建成全国一流的数据要素基地和集约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
到202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 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二是在产业发展、数字治理、数据价值、数字基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构建形成特色引领的数字产业生态,打造数智驱动的数字治理标杆,建成全国一流的数据要素基地和集约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
云南省
《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通过3年的努力,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数字应用和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到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达到3160亿元。
《方案》提出,要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强基行动、数字经济园区优化提升行动、数字产业化提升行动、产业数字化融合行动、数字服务和治理提升行动、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行动、数字丝路开放合作行动、数字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共8项行动,每项行动包含一系列强有力的配套实施工程,比如通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算力基础设施优化工程、数字经济园区培育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升工程等,共计26项。
陕西省
《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 到2025年,陕西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到“十四五”末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到33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打造集成电路、光子、新型显示、智能装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优势产业集群。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按照《规划》,陕西省将打造“一核两轴三带多点”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即立足陕西产业发展基础和区域发展现状,推动全省数字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协调化发展,构建以西安为核心,以关中平原城市群、包茂高速沿线城市聚集带为“两轴”,以秦岭区域、黄河、汉丹江流域数字化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以各市(区)突出特色优势发展区域数字经济的新格局。
甘肃省
《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一年显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树标杆”,数据要素市场基本建立,数字产业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产业数字化水平有效提升,打造东西部算力资源调度先导区、全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样板区、社会治理创新应用示范区。 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突破500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
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字产业化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生态样板间”。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广泛渗透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成为甘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规划》明确,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主要有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其中,将围绕沿黄河流域、河西走廊、陇东南三大产业聚集带的空间布局,聚焦石化、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形成智能制造为驱动的新型工业体系。
此外,还将充分发挥“中国一带一路网”品牌优势以及我省资源禀赋,打造首个“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传播基地,树立甘肃“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传播服务品牌。
青海省
《青海省“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立足青海省信息化发展现状,全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全面推动网络设施迭代升级、充分发挥数据中心支撑作用。
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提升数字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数字技术攻关、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生态。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工业数字转型、推动现代服务数字转型。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区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及信息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数字化进入全面扩张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具有较强创新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基本建成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规划提出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定位, 一是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发挥能源、地质、气候、区位等优势,助力京津冀及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为“东数西算”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北方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集聚数据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发展要素,培育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加工处理、数据分析应用、数据流通交易、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
三是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以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鄂尔多斯等城市为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数据存储、交易和服务中心,打造面向欧亚的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枢纽。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我区成为西部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和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发展高地。从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海洋强区建设、数字经济开放合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行动计划》主要从建立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数字海洋发展强区、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创新数字经济治理模式等11个方面提出40条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具体包括:建立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数字海洋发展强区、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创新数字经济治理模式。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推进西藏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部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千行百业。
到2025年,西藏信息通信业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信息通信公共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面向数据要素的一体化数字能力逐步提升,新兴业态和融合应用快速发展,新型行业监管体系初显成效,边远地区通信网络质量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能力持续提升。
《规划》全面部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数据和算力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数字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特色农业、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重要领域和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数据资源价值进一步释放,全力建设“西部数谷”,努力建设西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实施数字经济战略, 坚持“1112285”工作导向, 即突出抓好1个战略定位,合理设置1套衡量指标,坚持打造1个发展布局,聚力突破2大发展重点,着力开拓2大开放通道,重点突出8大主要任务,精准实施5项专项行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天山云谷”等应用服务,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在种养殖等领域广泛应用,引导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融合,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支持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推进数字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应用,大力发展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打造数字经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钞券雕刻师花瑞松讲述雕刻背后的故事
人物名片 花瑞松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 钞券雕刻师第四套人民币一元券背面主景图案雕刻者第五套人民币壹佰元券背面主景图案雕刻
2019-07-11 10:03
新版人民币即将发行 怎样收藏最好呢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 新版人民币发行的时期,往
2019-07-16 12:37
99版成龙头品种 第六套人民币将不再发行
前段时间,19版人民币的发行公告在市场中吵得沸沸扬扬!突如其来的人民币改版既在意料之中,又挺让人意外。意料之中的是纸币改版早有传言,
2019-07-16 12:39
关于新版人民币疑问解答在这里
前几天,新版人民币又双叒叕上微博热搜了!幸好,从8月30日起,万众期待的新版人民币就要来了!新版人民币包含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
2019-07-18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