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钱币收藏 > 人民币 >

彩虹多多论坛

2023-02-09 14:44:24 来源:

“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第七届)”在琶洲成功举办。峰会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东金融学会、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金交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南方金融》编辑部具体承办,佛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合作伙伴,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支持单位。峰会邀请到23位来自政界、学界及业界的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围绕主题“金融护航经济稳中求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全体大会四“ 金融数字化转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上,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副研究员,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张伟 发表题为“ 金融数字化转型能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吗?——以贷款为例 ”的演讲,他表示,总体上看,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的世界性难题。要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关键着力点在于:一是探索更好触达长尾客户的路径,二是探索更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三是探索更好实现规模经济的思路,四是探索更好平衡风险-回报的机制。在金融行业,小微企业的贷款是一个利基市场,如果能很好地利用线上资源,能达到降本增效,很好地精准管控风险,实际上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有出路的。然而,毋庸置疑,未来,金融数字化转型还将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第一,金融机构还需要培育数字基因,第二,数据使用上存在非中性,第三,技术本身还尚不成熟,第四,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第五,转型成本比较高。

图为张伟

我们这个主题论坛的主题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这是一个命题,所以我想回答一下金融数字化转型能否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以贷款为例。我抛砖引玉,后面还有几位来自业界的专家给大家更多实践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为什么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不是当前面临的,是长期的、持续的,而且还是全世界全域的、跨时空的难题,还不是当前才出现的,也不是中国所面临的。既然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的、长期的问题,我们是否靠数字化转型这一种手段就能够解决这个长期困扰全球的问题?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个主题论坛想要试图回答的,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要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两年多的时间,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又加大了,导致小微企业的生存又是一个问题,因此它的融资就更难。很多企业停工停产,没有现金流,需要钱、需要融资,但是它的还款来源是令人担忧的,所以它的融资难题就变得更难了。所以说我觉得当下讨论这个主题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是,金融数字化转型是否是灵丹妙药,可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比如说针对于以贷款方式来募集资金,能否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实现,而有利于解决?我想抛砖引玉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针对当前的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针对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稳增长、稳就业等要求,也基于当前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供给方面存在的一些难点、痛点、堵点,最近,人民银行正式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要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增强敢贷的信心;要强化正向激励和评估考核,激发愿贷的动力;要做好资金保障和渠道建设,夯实能贷的基础。其中,特别提到了一点,就是要推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提升会贷的水平。从这个《通知》中也可以看到,官方从政策角度对数字化转型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寄予希望,至少从某些层面上是可以来改进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供给侧安排的。

最近几年,中国监管当局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成效非常显著。这几年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长非常快。小微企业贷款有两个口径:一是普惠型的小微企业贷款(简称普惠小微贷),二是宽口径的,即针对于小微企业发放的所有贷款。无论是用哪个指标来看,最近这几年,应该说金融机构也就是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增长非常快。但是相对于我国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的占比,无论是从税收来看还是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专利发明、就业以及企业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所获得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还是显著低于它在经济当中所处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也就是说我国小微企业在得到信贷支持方面还是有巨大提升空间的,还是存在很多小微企业有贷款需求,但是没能很好地予以满足。所以,从供给侧角度来看,还是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改进,所以它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够一蹴而就。

为什么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刚才主要讲的是贷款这种融资方式。除了贷款的方式,还有发债、股权投资方式或者企业间的并购,小微企业的外源性融资方式还是挺多的,但主要还是以贷款、股权这两种方式为主。总体上来说,小微企业融资难是长期困扰全世界的一个难题。为什么?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是由小微企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小微企业规模通常比较小,寿命也比较短。中国有一个数据说小微企业的寿命也就平均3年到4年的水平。小微企业是轻资产,竞争力比较弱。很多小微企业的管理也不太规范。这些自身特点就决定了小微企业在进行外源性融资时,传统的金融机构用传统的方式是很难予以覆盖的,通常它的风险非常高,融资金额也是比较小额的。

第二,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它融资难的一个原因。通常它的融资额度比较小,经常会有一些小额的、高频的(融资),前后融资波动非常大,并不会有很固定的金额或者频率,时不时地、很意外地可能会有一些需求,没有很多规律可循。但由于小微企业轻资产、寿命短、竞争力很弱,所以说它的经营风险就非常大,从而转嫁出来,如果它有外源性融资,给出借人、债权人或者股东带来的风险就会比较高,这也是决定了融资难层面的一个原因,与它的融资需求有关。

第三是与金融供给侧有关,供给侧也存在一些短板,传统的金融模式在机制方面还不健全。比如在以往有利率管制、有利率上限,如果所有企业利率都一样,显然金融机构会优先向那些风险低的企业发放贷款,这些企业通常都是规模比较大、有硬资产做抵押或者有实力雄厚的第三方担保的。

另外就是意愿不够,向这些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意愿还是比较低的。还是因为小微企业风险高,申请的贷款规模小,是零售业务,而金融机构做一笔贷款仍然要配置很多人手,而且也要做相应贷款的审查,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算到每一笔贷款额度来说,成本非常高,得不偿失,因此就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意愿。

当然,在面对小微企业风险比较高、波动比较大、小额高频的融资需求时,目前很多金融机构自身在能力建设方面也还是很薄弱的。对于大客户、批发业务,大家都做得很多、很擅长。但面对小额、高频而且波动非常大、风险非常高的信贷融资需求,现有的很多主流的金融机构在这块的能力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升。另外,信贷的模式也比较陈旧,诸如风险管理方面通常要么有担保,要么有抵押质押,通过这种方式来转嫁风险,从而控制风险、降低风险。但是对于信用贷款,相对来说做起来就会比较艰难。所以说这个信贷的模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陈旧,当然也有一些新的改进。

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

要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这个思路就与刚才我们分析它的原因是一脉相承的。总体上来说,小微企业是长尾客户,不像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大型头部机构是主流市场。长尾客户的风险是比较高的,而且做的金额比较小,小额、高频、风险高都体现它是一个长尾客户。传统的金融机构在做信贷业务时,最先覆盖的就是主流市场,因为它风险低,规模效益非常强,平均成本非常低,收益就很可观。所以金融机构最开始是很难下沉到长尾客户的,包括现在金融机构要下沉到千万元甚至是几百万元、几十万元还可以,但是要继续下沉到几万、几千元一笔的贷款的很长尾的客户,其实是有些力不从心的,这是决定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根本原因。

另外是信息的极度不对称。因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是比较完善的,比如说它有很好的财务报表,管理机制非常完善,信息非常透明,在官网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披露信息,尤其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非常充分。而即便小微企业会向银行财务报表,但对于银行来说,也很难相信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就增加了小微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当然,也有一些小的金融机构和很多小微企业的关系非常近,比如说贷款的客户经理和企业主之间就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关系。但是从全局、从总体的角度来说,在中国几千万家小微企业,上亿的主体有90%(9000万家)是小微企业,只有4000多家银行,从数量上怎么可能靠人工去覆盖?个别小网点、小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可能可以与个别的小微企业做到信息很对称,但是要从批量的角度去看,小微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非常严重的,这也就增加了风险,使得两者之间很难取得信任。金融就是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如果信息极度不对称,没有信任感,金融业务是很难开展的。

另外,小微贷存在规模不经济。做几千万、上亿元的大企业融资,做一笔,花几个月,在效率方面还是可以容忍的。但是你做几十万或者几万元一笔贷款,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来进行贷前调查,还要风险管理部来审核,你投入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就太高了,不存在规模经济,是一个规模不经济的结果。另外,风险和回报也不匹配。以前有利率管制,现在也有利率的上限,同时现在鼓励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还有一个政策利率上限的问题。但是小微企业本身的风险是很高的,按照经济学的规律来说是高风险高回报,但是目前有很多政策导向是希望给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无法在商业上达到可持续,那么金融机构的意愿必然会很低。

因此,通过这个分析发现,如果要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思路就是要从这几个方面着力:第一,触达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长尾客户,不像大企业、大机构屈指可数,你可以派人从线下去触达,而且很清楚地了解,但是对于小微企业如何触达?在获客上增加了难度。当然,现在有很多产业园,小微企业的注册都很集中,你可以触达,但那是比较浅层次的触达,你知道有这样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经营业绩、日常经营状况怎么样,你还是只是知道这家小微企业,但是真正要解决信息不对称还是很难的。所以说还要第二个层面,一定要解决信息不对称。不仅仅知道这家企业,还要知道这家企业怎么样。另外就是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如何实现规模经济。本来额度就很小,你如何凑单?这是一种方式。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规模经济的问题?如何实现风险和回报的匹配?

我认为,未来随着数字经济日益发达、日益发展,很多小微企业可能都会从线下转到线上。比如说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很多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开店,替代了原先在线下开店,比如服装店、书店等,由线下转到线上,通过近30年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2000年之后这20多年的飞速发展,包括2007年之后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从原来的线下转到线上。当然,肯定还是有部分无法完全实现线上化,比如物流必须在线下。但是即便是物流这样的企业,仍然可以把它的信息线上化,比如说你寄个快递,你可以实时地跟踪这个快递到哪里了,这也是部分地实现了线上化。虽然这个物还是在线下的,但是它的很多信息已经转到线上,对我们做决策就很有帮助了。所以,实现了线上化之后,无论是我们人的消费行为,还是企业的生产行为,以及我们的贸易活动等,都在线上,我们的各种物被连接起来之后,会产生很多数据。以前我们在线下做很多贷款,收集企业的财务报表,了解个人的资金状况、个人收入、填报资料,不管你填了多少资料、提供了多厚的财务报表给银行,那都是小数据。但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时时刻刻你的行为、企业的生产贸易活动等都是会被互联网记录下来的,所以说就会从小数据变成大数据。有了大数据,经过很好的挖掘、分析、处理之后,能够为我们决策所使用,对于了解这些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就有可能能够实现信息的对称化。有了前面的线上化的大数据,就可以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式将很多原先靠人工处理的事情交给机器做。机器不需要工资,当然你需要投入。但是如果它能够重复地做很多事情,把很多人重复做的事情集中在一台机器上做,它会大大地降低成本,手工操作就可以用机器来解决。所以我们未来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可以把这种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变得很规模经济。当然,如果成本大幅降低,能够增加效益。同时,因为信息极度对称化之后,风险也可以很好地可控,也就能够实现风险和回报的匹配。即便在利率有上限管制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有生意可做。

所以在国外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不一定是金融机构,比如亚马逊、谷歌,它们就面对了很多长尾客户,可以从长尾客户赚钱,这叫利基市场。

同样地,在金融行业,小微企业的贷款也是一个利基市场,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线上,有大数据、机器帮助我们做分析,能够达到降本增效,很好地精准管控风险,实际上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有出路的。我觉得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思路应该从这方面去思考。

贷款模式的变革

实际上在国外或者在中国,这个贷款模式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甚至是一种变革。传统的信贷模式通常是在线下,有大量的人员参与,资金规模也非常大,是人员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大额、低频、慢节奏的,通常是通过抵押担保,但也有信用贷款。这种信贷模式是适用于当时信息不够充分、技术不够发达,也是适用于生产规模比较大的大中型企业的。他当时的信贷配给显然是不够的,有大量的长尾客户是达不到这个信贷配给的。

随着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针对小额、高频、快节奏的信贷需求已经有很多机构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虽然规模还不大,但是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数字信贷的模式正在逐步地建立起来,当然它更多的还是适合小额、高频、快节奏的。但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它能不能进一步地往上兼容?也就是说它可以做大额、低频、慢节奏的,慢节奏它肯定可以适应,低频的也没问题,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发放贷款,对于这种大额的你敢不敢信任?完全不做线下的净值调查,完全是基于互联网的方式去发放贷款,能不能做到几千万、上亿元的一笔贷款?目前,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和一些主流的大银行、传统银行、互联网银行也在做数字信贷,可能是单笔几百万元以内可以做,通常面对的是几万元甚至是可以下沉到几千元一笔的贷款,也就是说数字信贷的模式适合小额的。但是随着未来这个技术更加发达,如果风险能够做到更精准的控制,也有可能这个贷款额度可以往上兼容。而这个贷款模式在逐步地发生变化,就是因为最近这一二十年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一系列的数字技术的逐步成熟、广泛应用,大量的个人、企业都已经触网、上线,我们的行为、数据都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所以说能够更好地被使用,所以也就带来了贷款模式的变革。

未来的金融机构就是拥有金融牌照的科技公司。当然,要做好金融的业务,场景、技术、数据三位一体、不可或缺。有了好的场景,数据可以源源不断地自动产生,而不像很多机构去买数据来做业务,那是不可持续的。一定是你搭建了一个好的场景,用户可以自动地在这个场景中产生数据,从而可以以这个数据来对他进行画像,你根本没有见过他,但是你对他的行为了如指掌,而且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不像以前在线下一个企业给你报的产品有可能是虚假的。当然在互联网世界里也有可以作假的,但是某些自然而然产生的很难作假,比如说我们在微信的社交数据、我们在电商里的现金流和物流数据,你可以一次、两次作假,但难以长期地作假。所以这些数据反而更为真实,而且动态、实时地产生了这些数据。你搭建的这个场景要足够好,用户才会愿意自动地上去使用。

我们也看到国内很多的平台企业场景非常好,买东西就会到那里去,打车会到哪里去,订票会到什么地方去,诸如此类的,场景搭的很好,这个行为就很好被自动记录下来,有了这样很好的数据,就可以去做其他的业务,我们很多平台企业,也是这么一个逻辑,用很好的社交数据,做个人方面的业务,就显得很容易,如果是一个电商上面是很多商家,做小微企业的相关的业务,也就变得非常容易,因为信息很对称化。所以有好的场景就会产生好的数据。当然有好的数据还需要很好的数据对它进行挖掘,进行处理进行分析,得出供决策使用的小数据,由大数据变成小数据。同样,要有很好的场景也需要很强的技术来搭建,所以未来的金融机构应该是拿金融牌照的技术公司,这个要做好,就是三位一体不可或缺,场景技术和数据三位一体不可或缺。

未来的数字化转型面临五大挑战

尽管从思路上是很清晰,未来的数字化转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贵的问题,包括数字化的转型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机遇,但是要往这个方向去转型,要真正实现那么美好的愿景,还是会面临很多挑战,在整个转型的道路当中,还是有很多挑战,我归结为五大挑战。

第一挑战是在基因上的挑战。 这是针对传统的金融机构而言的,传统金融机构以前的业务模式,以前的传统,比如说传统的信贷模式,和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经济模式还是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所以,伴随数字化革命推动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朝着数字化的方式转变的过程当中,金融机构也应当顺势而为,要遵循互联网精神,真正洞悉用户的行为和需求,采用互联网思维培养数字基因,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用户为中心,重新构建以数字化发展要求为基础的金融业务底层逻辑,整个业务的底层逻辑是需要重新设计的。只有设计好底层逻辑,按底层逻辑来架构银行的战略、架构银行的组织架构、架构银行的业务流程,这样银行在技术方面投入的资金、人员才能真正用在刀刃上,否则还是按照原来的业务模式去搭建应用程序(app)、搭建网银,而不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搭建,只能是修修补补,难以让用户真正有好的体验、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得用户者得天下,如果不是按照这个业务逻辑来架构的话,即便投了几百亿、几十亿元的科技投入,人员队伍几万人,甚至更多,但是效果其实是会大打折扣的。这就是要种下数字基因,在金融机构内部种下数字基因,而我们传统的金融机构在这一块其实是一个根本的短板,这一块应该是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就是要遵循互联网精神,使用互联网的思维培育金融机构的数字基因。

第二个挑战是数据方面的挑战。 数字经济当中实际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变成了数据,在目前如何对数据进行界定,数据到底是物是资产,还是别的什么,目前还没有清晰的界定,在法律上还无法界定到底是不是一项资产,是不是一个物,如果是资产,就用资产相关的法律来适用,如果是物的话就用物权法来适用。但是这个数据和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和劳动力也是不一样的,具有自身的特点,比如说在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张三可以使用这个数据,李四也可以使用这个数据,A金融机构可以使用这个数据,B金融机构也可以使用这个数据。使用不具有竞争性,不具有排他性。当然这是一个方面,说明有很多的特点在法律上还没有对它进行很好的界定。既然不是物,就很难进行确权,到底这个数据是谁的,在平台上的数据是平台的吗?还是用户的?这个数据到底归属于谁?有的数据是对于企业或者对于个人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数据不是归属于某一个主体的,比如说在微信群里面的数据,怎么可能是归属某一个人的呢,所以数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有权是很难归属的。因为不是一个物,或者很难说是一个物,不但物权很难界定,也可以看到如果把它界定为一个物权,也不知道谁拥有所有权,就无法对它的收益进行分配,现在变成一个问题,谁占有,谁就有使用权,谁就有收益权,比如平台企业占有这个数据,就认为可以使用这个数据,所以相应使用数据所获得的利,就归它所有。这是目前的状态,但实际上,法律上还没有界定清楚。

今天抛出这个问题,在数据使用过程当中,还面临了很多挑战,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安全问题、隐私侵犯的问题、数据滥用的问题、非法交易的问题,数据上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正因为在数据上有非常大的问题存在,最近无论是中国也好,还是全世界其他的经济体也好,用很多办法对这些问题予以规范,但是这些规范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有可能这些规范过重,但是这个不好说,到底是过重还是过度,在规范过程当中必然会对数据的使用产生侧重,有些数据不像以前可以随便用,而且有些数据甚至就不能用。所以数据本来有很大的价值,但是不能流动不能被使用,价值就没有办法充分释放出来,就限制了数字化的发展,限制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到底规范把握什么样的度,既能规避问题,但同时又能让价值充分释放出来,目前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技术本身更新迭代的挑战。 我们本身现有的数字技术还是在不断的更新迭代,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可能这些数据在使用当中,还面临了成熟度不够,有很多风险,尤其是银行建一个核心系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要不断更新迭代,所以刚才说的第一个挑战,要满足从用户思维的角度来想问题,来构建核心系统,即便构建了之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还要随着技术本身更新迭代核心系统,让很多软硬件能够跟得上。所以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挑战。我国的金融机构很多年都要去IOE(指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国产也有很多的技术也非常好,但是还是有很大提高的空间。

第四个挑战是制度上的挑战。 这和前面讲的数据方面的挑战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在数据方面其实刚才说了,无论从法律方面还是制度方面都有待完善,我们也看到针对数据方面,我国出了很多法律法规,包括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像《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在数据应用方面也出了很多相关的规范,以防止或者限制一些问题的发生,包括数据滥用、数据侵犯以及消费者权益的受损、歧视定价、平台垄断等等。针对贷款方面,针对征信方面,最近这两年也出了相关的管理办法,这些办法总体上来说,确实是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对于未来的规范发展,有很好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如何去兼顾规范和发展之间的平衡。以前因为没有相关的规范,没有相关的办法,没有相应的法律,出现了一些监管真空、监管缺失、监管不足的地方,现在有了这些法律法规和办法规定,就有可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是监管过严、监管过重。导致规范有余、发展不足,有部分的业务最近这一两年就处在一个停顿的状态,所以很多问题,法律还没有完全规范,还有很多细则没有出台,包括很多机构是拿不准的,到底如何做拿不准,因此导致一些机构一些业务出现暂停的状态。

另外是数据如何合理合法合规地使用,还包括高效地使用,这个还是处在探索的阶段,包括数据如何确权,如何定价等等,都还没有说清楚,所以这也是一些挑战。除了征信还有新的数字业务,比如助贷业务,助贷业务当中有金融机构,有征信公司,有平台企业,有数据服务商,诸多的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存在的权责利关系到底如何评判,目前在这块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我们已经有法可依了,但是毕竟有些法律有些规定还是比较粗的,还没有完全考虑到很多细节的地方,就会导致包括银行在内,其实比如针对助贷业务来说,也有一些困惑的地方,有待完善。

最后一方面的挑战就是经济上的挑战。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的投入,系统的开发、运维,以及科技人员队伍的创建,而且投入是非常巨大的,是重投入,而且是持续的重投入。很多人说数字化转型之后是一个轻资产企业,其实不是,数字化本身是很重的。大量的平台企业在技术投入方面非常重,不是轻资产,虽然没有很豪华的大楼,很豪华的机器设备,但你看它的数据中心,它的数据库、灾备系统,它的软硬件有非常大的投入,包括科技人员队伍非常大,而且这个投入是持续的重投入,人员在不断的更新迭代,要不断持续重投入。所以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数字化转型的固定成本非常高,这个产生了两个结果。小的机构比如说中小金融机构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更多的应该采用外包,有些东西不用自建,用外包的方式购买服务,比如说云计算、云储存,不是任何的小的金融机构都要建立自己的云,采购相应的就可以了。所以数字化转型还是针对大的头部的机构去做数字化转型。

产生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数字化转型一旦成功的话,会形成自然垄断,因为它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壁垒,只有少数的头部机构在这个方面能够成功推进数字化转型,大量小的机构只能采用外包的模式,当然外采并不是采同业的,可能是在其他的技术服务商采购相应的服务。所以就很容易形成自然垄断。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不仅是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或者是以金融科技驱动的金融机构,在其他的领域,互联网经济都会呈现自然垄断,各种垂直领域的平台企业来看,基本上一个是最大的,后面都是跟随着,规模就被远远抛在后面,所以会很容易形成自然垄断。在法律上如何界定这个垄断是有益还是不益的,也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针对成功的跨越了转换期,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机构来说,它一旦跨过了转换期,当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的量,随着进一步提高业务规模,边际成本会逐步逐步降低,甚至到最后做这个业务的时候,在短时间的边际成本会趋近于0,这就是互联网经济当中我们提出的0边际成本的状态,所以在这个时候必然会形成自然垄断的结果。所以在经济方面的挑战,转型成本很高,决定了中小型金融机构,受制于规模和实力,往往应该是采取外包模式是比较可取的一种方式。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总体上来说,通过金融数字化转型,可以成为一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思路或者解决方案,但是即便这个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还是面临了诸多挑战。

我就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徐永才--人民币雕刻大师

徐永才--人民币雕刻大师

人物名片 徐永才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钞券雕刻师第四套人民币壹元券正面头像雕刻者 第四套人民币贰元券正面头像雕刻者第五套人民币壹佰元正

2019-07-11 09:58
钞券雕刻师花瑞松讲述雕刻背后的故事

钞券雕刻师花瑞松讲述雕刻背后的故事

人物名片 花瑞松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 钞券雕刻师第四套人民币一元券背面主景图案雕刻者第五套人民币壹佰元券背面主景图案雕刻

2019-07-11 10:03
民国纸币上的重庆风景

民国纸币上的重庆风景

  重庆简称巴、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因所处嘉陵江古称渝水,故其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

2019-07-11 10:06
新版人民币即将发行 怎样收藏最好呢

新版人民币即将发行 怎样收藏最好呢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  新版人民币发行的时期,往

2019-07-16 12:37
99版成龙头品种   第六套人民币将不再发行

99版成龙头品种 第六套人民币将不再发行

前段时间,19版人民币的发行公告在市场中吵得沸沸扬扬!突如其来的人民币改版既在意料之中,又挺让人意外。意料之中的是纸币改版早有传言,

2019-07-16 12:39
关于新版人民币疑问解答在这里

关于新版人民币疑问解答在这里

  前几天,新版人民币又双叒叕上微博热搜了!幸好,从8月30日起,万众期待的新版人民币就要来了!新版人民币包含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

2019-07-18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