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资料12码
2023-02-14 02:41:56 来源:
“平安城科”是“平安城市建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简称,前身是原平安集团旗下从事房产经纪业务的“平安好房网”。2018年11月正式成立并实施产业转型,业务布局横跨“房产服务”和“智慧城市”两大生态圈,秉承“让建筑无限连接”的企业愿景,致力于通过促进新兴建筑科技的“本土化”发展,推动中国地产和建筑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以构建“金融+科技”的新型产业生态圈推动整个中国地产和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背靠平安集团强大资源、口衔金汤匙出生的“平安城科”却在短短的不到两年之后,于2020年8月初正式对外宣布:“经过持续努力与探索,平安城科多项业务发展仍未达成预定目标,尚未形成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为了及时止损,公司董事会决定整体转型分流,数字城市的相关服务及建材供应链业务,转移到集团内兄弟公司。”而更令人匪夷所思、莫名惊诧的是,“平安城科”竟然于落幕前的一周入禀法院,状告其曾经的(准)合作伙伴、一家从事“建筑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云平台”软件开发与运营服务的供应商,诉讼对方侵犯了平安城科的商标使用权,并索赔20万人民币……一、平安城科的高光时刻与突然谢幕(一)初识平安城科笔者最早接触并开始了解“平安城科”是在2019年5月中旬,笔者以业内相关公司与专业人士的身份,于湖南长沙参加“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举办的“(第九届)工程建设物资材料设备采购管理论坛”会议。本次论坛的主旨是“新技术驱动供应链创新,新思维助力施工企业提效”。在本次长沙论坛上,平安城科的数字地产产业链总经理作为会议嘉宾,作了“城载科技、智建未来”的主题演讲,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平安城科“让建筑无限连接”的发展愿景及其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如下图所示:笔者当其时对“平安城科”意欲成为“中国智能建造的引领者”,并围绕建造环节,提供覆盖设计、开发、施工、供应链、运维全产业链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理想与目标,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与浓厚的兴趣,如下图所示:因为笔者当其时已在“建筑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云平台”领域辛苦探索与努力耕耘了很多年的时间,已经研发出一套(自认)国内独创、具有业界领先水平的“生态型数字供应链&金融云平台套件”,可以为建筑产业提供一个完整的、融为一体的业务实现模型与解决方案,正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有资源、有实力且志同道合”的商业合作伙伴,来共同开拓“建筑产业互联网”这个空间巨大的市场。论坛会议结束后,我方与平安城科很快就建立起了正常的商务往来与沟通交流机制。我们不仅向平安城科包括“产品研发总监”在内的有关人员详尽介绍了我方包含“B2B交易、采销协同(采购/分销)、智能物流(仓储/运输)、大数据服务、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溯源防伪”六大业务应用功能有机组成的行业性、生态性、平台型的软件系统产品(详见EBS生态型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云平台(套件)简介);而且,我们还应平安城科当时的“市场展示与打单”需要,利用我方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产品套件”为平安城科搭建了一个名为“平安城科地产云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DEMO演示系统,并就其转入实际应用阶段之后的商业运营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与相关建议。该DEMO演示系统因在必要时需用于向平安城科客户展示的场合,故应平安城科有关人员的专门提醒,而特地换成了平安城科的LOGO。(详见基于EBS产业互联网平台套件的平安城科地产云 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二)平安城科的高光时刻在2019年接下来的剩余半年时间内,一方面我们无比“艳羡”地欣赏着平安城科的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详见平安城科官方微博):2019年7月25日,平安城科签约深圳大鹏新区,共建坝光新型国际生物数字园区;2019年8月2日,1.77亿!平安城科签约中地君豪,助力中国建造智能化、信息化发展;2019年8月7日,百亿合作!平安城科签约当代置业, 共建建筑科技+金融+绿色新生态;2019年8月12日,平安城科与南通四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9月6日,平安城科与中交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0月9日,平安城科签约绵阳会展中心三期项目;2019年10月21日,平安城科与文一投资控股集团在安徽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0月24日,平安城科与辽宁机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1月29日,平安城科与蓝城绿建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2月13日,平安城科与山西建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2月23日,平安城科与四川交投物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截止2020年8月曲终幕落,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品牌效应与市场影响力,平安城科已与十余家国内知名地产企业、建筑企业、设计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近十家大型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合作项目也正在推进过程当中,潜在的合作金额超数百亿。另一方面,我们同时也“自信而坚定”地认为,平安城科已发布、拟落地应用的那几个软件系统产品(如平安智采、平安易建、平安友筑等),系统的整体应用设计水平比较有限,缺少产业级、平台型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应用高度,仅仅只是一些零散业务功能点的简单拼凑组合,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样性、复杂性业务与管理需求,难以给客户带来多大的应用价值,客户的使用粘性非常有限,从长远来看,不足以从根本上支撑平安城科“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愿景与宏图构想。与此同时,我们也对平安城科当其时向我们建议的“SAAS项目合作模式”持保留态度。因为在我们看来,平安城科找来一堆大大小小、水平各异的SAAS软件供应商作为“商业合作伙伴”,视客户(项目)需要什么就从中找出一个合适的SAAS软件推荐给客户使用,这种“东拼西凑、搭积木”的方式不仅对“平安城科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本身没啥好处,而且也发挥不出我方产业互联网平台套件具有“统一的业务数据模型、高度的应用功能集成”的产品优势与市场价值。(三)给平安城科的忠告与建议笔者最后一次与平安城科的相关人员做“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是在2019年年底的深圳。在这次会晤过程中,笔者被告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平安城科已决定用X亿人民币收购“中建”的IT团队及其平台软件系统,当下不可能再考虑其它家的软件产品系统。非常“失望”之余,亦或是“心有不甘”,笔者基于过去对建筑业八大央企(中建、中铁建、中铁、中交建、中冶、中电建、中能建、中化建)业务状况及其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认识,就“平安城科”最终选定“中建”作为平台软件系统的合作伙伴,谈了几点个人看法与意见(忠告与建议):(1)、“中建(中国建筑)”位列建筑业八大央企之首,业务遍及全国、全球各地,年营收高达1.4万亿,与平安集团堪称“门当户对”。原先平安城科选定“城市建设”(各种公用事业建筑诸如展览馆、博物馆、文化体育场馆等)作为业务切入点,是在建筑产业链的“业主方”环节,今后若能增加建筑产业链的“施工方”环节作为业务切入点,则双管齐下,不仅产业链建设的上下游环节之间可以协调联动、相互补充,市场空间也会因此倍增而变得更为巨大。(2)、很难想象“中建”会将其为全集团内部业务运作服务的相关“信息化平台系统”全部移交(包括团队、系统、业务等)外包给未来的平安城科,如若此事为真,则X亿价码绝对是物超所值,因为“中建”自身的业务资源体量就已经是足够巨大;但如若“收购”并不包括“中建”的原有业务资源,只是购买其相关软件平台系统(软件源代码或使用权),平安城科仅是使用之另起炉灶重新搭建一个新平台系统,则所需花费X亿就有点太多了;因为建筑业几大央企之间在这方面的情况其实都差不多,“中建”有“云筑网”(及其相关),“中铁”有“鲁班网”(及其相关),“中铁建”有“铁建商城”等,而这些央企的IT团队也的确都有“技术输出”的想法与可能。2019年4月底,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在杭州主办“建筑业互联网+数字化采购管理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会上就有来自建筑央企的一位演讲嘉宾公开表示,他家的相关“技术输出”价格是1000万元左右,和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系统价格相差不多。(3)、中建“云筑网”的相关软件系统,其系统设计本来只是为满足集团企业内部业务运作与管理需要而使用的东西,是属于以当前(单个)企业为中心的、私有封闭的“企业级”产品系统,与平安城科实际所需要的去中心化的、多对多的、公共开放的“产业级”平台系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后期使用时的系统业务应用架构调整与改造将会是一个大问题,未来存在诸多发展升级方面的隐患。这就如同原先的一栋楼是按照10层去打基础与框架去设计的,盖到第10层之后突然要扩建到100层,不推倒重来还能有什么其它更好的办法?!而我方的“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套件的原始设计与出发点本来就是“产业级、平台型、生态性”的,满足所谓 “去中心化、多对多交易方社区应用架构”的几乎所有要求,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正确方向,平台系统的功能扩展与优化迭代不但不存在什么“隐患”,未来还可以具有广阔的发展与提升空间。此外,相比央企的产品报价,我方可以低至只有其三分之一(300万左右),且还可以接受更为“紧密”的合作方式如并购、控股等等。(四)平安城科的高潮与落幕再次有机会与(原)平安城科的相关人员做沟通交流已是2020年6月初。疫情之后,时过境迁:一来原打交道的平安城科相关人员都已经于今年初“离职他就”,二来笔者也有机会见证了平安城科“最后的高潮与落幕”:2020年5月12日,平安城科“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官宣上线,原先的“让建筑无限连接”的口号也改成了“以金融驱动产业互联”;2020年5月28日,平安城科官宣,仅半个月,平台挂网交易量突破100亿,13万家入驻供应商,490家入驻采购企业,30万物料库种类;2020年6月11日,平安城科官宣,仅1个月,平台挂网交易量突破200亿;2020年6月18日,平安城科官宣,平台挂网交易量突破300亿;2020年6月22日,平安城科官宣,平台挂网交易量突破400亿;2020年6月24日,平安城科官宣,平台挂网交易量突破500亿;2020年6月29日,平安城科官宣,仅1个半月,平台挂网交易量突破700亿;2020年6月30日,平安城科官宣,平台挂网交易量突破800亿;2020年7月8日,平安城科官宣,仅2个月,平台挂网交易量突破1000亿;………高潮之颠,戛然而止,突然落幕!“平安城科”的官方微博定格在2020年7月13日,平安城科的官宣动态定格在2020年8月5日,多家媒体于2020年8月11日正式披露:平安城科整体转型、团队解散、人员分流。二、平安城科对我国产业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启示(一)何为真正的“产业互联网”?关于何为“产业互联网”?笔者在《工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两大鼻祖美国Convisint、德国Spplyon之简介及对当前我国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启示》一文中,事实上已经对“做SAAS软件的、做B2B交易平台的”等等到底算不算得是“做产业互联网的”,提出了疑问。因为当下“产业互联网”似乎就是个“框”,只要与2B企业应用沾点边,就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例如有机构把做机器人的公司、卖火锅店食材的公司、提供云服务器的公司,统统都称之为“产业互联网公司”。十几年前,在“高端”企业管理软件圈子里曾流传过这么一个段子:德国SAP听说中国有2000多家企业都是做ERP的,气得直哭说,你们都叫ERP了,那我该叫啥呢?历史总是轮回与再现,当前产业互联网“风口之下、热度之上”,各路人马,各取所需,以至于“产业互联网”真正的本来面目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依笔者所见,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这里的“产业”,例如建筑产业、家具产业、手机产业等等,“横向”应该包括诸多同类型、具有业务竞争关系的大中小企业,“纵向”应该包括产业链条从前端原材料、到中间零部件、再到最后产成品的所有制造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所有分销企业与终端使用企业(包括个人消费者);这里的“互联”,应该是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之间“多对多”的互联互通、在线业务协作;这里的“网”,应该是指产业链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是网络平台上的一个“节点”,平台允许每个企业都以自己为中心构建自己的“企业朋友圈”,同时每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其它企业“朋友圈”的一个组成成员。符合上述“产业+互联+网”要求的软件系统必然具有“产业级、平台型、生态性”特征,那些单纯只是为企业(内部)提供一个“业务管理功能或技术工具”的SAAS软件,诸如HRM/CRM、订单管理、费用报销、电子签名等等,似乎就难以当得起“产业互联网”的称呼与名号。(二)B2B交易平台的业务转型升级问题当前国内最热衷于“产业互联网”概念、最喜欢标榜自己是产业互联网企业的大概要数是原先的一众“B2B交易平台”。对于上一轮“风口”之下风头正劲,而今泥足深陷,目前正迫切寻求业务转型的国内诸多“B2B交易平台”来说,把“产业互联网”作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顺理成章、合乎情理的事情,因为最起码其已经具备了“平台型、多对多”系统的一些基本特征。但笔者认为,传统“B2B交易平台”要想实现转型升级、成为真正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且具有“可自我、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很有必要以平安城科作为镜鉴,从其过去的有关探索与努力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根据笔者不带个人偏见的深入研究,平安城科最后选定中建“云筑网”背后的平台软件系统作为其“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承载基础,其决策本身就不是一个“理想之选”。因为虽然“云筑网”包含“云筑优选”(B2B交易平台)、“云筑集采”(电子招投标、合同管理)、“云筑劳务”(总包分包)、“云筑金服”(供应链金融)、“云筑智联”(设备物联网)等多个组成部分,但其核心发展模式其实还是当前“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所普遍存在的一种“陈旧而俗套”做法:先以“B2B交易商城”为中心与重点,然后基于用户需要延伸,辅之以“电子招投标/合同管理”,再然后再延伸,辅之以“供应链金融”等等。这种“B2B交易商城+电子招投标/合同管理+供应链金融”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发展模式,当前不仅在建筑行业内还有诸多类似的玩家,如筑集采、筑材网等等,国内其它行业也有很多“B2B交易平台”也将之视为“业务转型”的参考方向与模仿目标。但这种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存在的一个严重缺陷是,平台设计的起点水平与应用高度非常有限,后续陆续添加的各个业务功能模块,受制于首个业务功能模块(B2B交易平台)应用框架设计方面“先天不足”的局限,未来可发展与提升的空间很小,难以达到理想的、符合实际要求的业务功能应用水平;这种系统平台各个组成部分实际都是比较分散、独立的,基本反映的是平台实际建设“被动应付需求”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通常最后还需要再通过“数据集成”的方式,想办法使之整合为一体。这种缺少“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系统建设方式,随着系统组成部分与功能模块的越来越多,问题与麻烦也会越来越大。系统各个业务组成模块不仅自身应用功能水平有限且难以提高,相互之间也无法形成“1+1大于2”的协同效应。长远来看,系统平台总体上无法满足实际业务管理越来越高的要求,用户也会因此对其整体应用状况感到越来越不满意。(三)平安城科带来的启示今年以来,不少核心大企业或集团型企业在政府有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也开始有了“自建”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以便服务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设想与打算,具体操作很多是以“企业IT管理部门/供应链管理部门”或其它公司内部组织的“内部创业”方式来进行。或许是受过去几年“B2B创业”风潮与遗患的影响,对于平台建设的开始阶段,许多公司总是想着或热衷于先搞一个“B2B交易平台”,即从所谓“销售端”切入。而笔者在被多次咨询时给出的建议则正好相反,平台建设应该尽可能先从起步相对困难的“采购端”切入,从起步相对容易的“销售端”切入,极易误入歧途、积重难返。平台建设从“采购端”切入的好处是,“有买才有卖”,在供应链的业务链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买方”而不是“卖方”,以“买方”的业务与管理需求为依归实现供应链业务协同的“在线化”,符合互联网环境与技术条件下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方向,有着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但其存在的缺点是,以“管理提升”之名开端,需要相当多的业务知识与管理经验,业务切入的“门槛”相对较高,起步难度较大,会存在管理变革与改良的“内部阻力”,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之后才能看到效果。而平台建设从“销售端”切入的好处是,以“促进销售”为名开端,业务切入的“门槛”相对较低,要求的业务管理知识含量不高,起步比较容易,内部阻力较小,往往短时间内就能比较容易地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其存在的缺点是,基本上是属于把2C的在线销售模式简单套用到2B销售领域,与2B领域的采销商业惯例相去甚远,难以克服“重交易、轻协同”的先天缺陷,只适用于“买方”是管理比较简单的“小微企业”,不适用于采购管理比较复杂、要求较高的“大中型企业”。此外,这种先从“销售端”切入的平台建设模式还存在的另一个严重弊端是,在实际应用与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将路“跑偏”,最后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避重就轻、追求外表光鲜亮丽、投机取巧乃至自欺欺人的邪路而难以自拔。平安城科在最后阶段放弃理性的思考与努力,饮鸩止渴般上演一出贻笑大方的“疯狂戏码”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三、简评中国十大工业互联网及其它(一)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是何关系?有必要这里先来讨论一下何为“工业互联网”及其与“产业互联网”的异同。两者的英文词汇都是“Industrial Internet”,但按我国传统的三大产业划分方法,“工业”属于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范畴可以包含“工业互联网”,我们似乎可以说:“工业互联网”就是工业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2012年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其初始涵义是“把人、数据、机器连接起来”,其本质和核心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一个典型的“工业互联网”的平台框架如下图所示: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场级+车间级+企业级+产业级”应用,包括“由下至上、由低到高、由微观到宏观”四个层面的应用:一是现场级应用,主要指“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连接与协同;二是车间级应用,主要指“人与机器”之间的连接与协同;三是企业级应用,主要指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连接与协同;四是产业级应用,主要指企业外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连接与协同;“现场级与车间级”应用通常又可归为“物联网”(人—机器—机器)的应用范畴;“企业级”应用就是企业内(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各种应用管理软件;“产业级”应用就是企业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企业之间供应链业务的连接与协同。考虑到“产业级”应用软件系统通常必须同时内含或兼容相关企业级应用功能,故在“工业/制造业”领域,我们似乎也可以认为:工业互联网 = 物联网+产业互联网。一般而言,在相关特定语境下,所谓“工业互联网”往往首先是与制造业领域的“物联网”联系在一起,即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等。“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早年间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很多时候只能通过使用所谓“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一些比较简单的机器自动控制功能,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且只能局限在一个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如车间内或工厂内);但随着基础网络与通信设施条件的改善、软硬件技术的提高、相关硬件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每一台机器或产品都可以视为已经内置了一台“微型电脑”(即具有所谓“边缘计算能力”);每一台机器或产品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身份识别与定位”(即所谓“网络标识与节点”);基于“云计算、云服务”能力,可以在超越车间或工厂的更大尺度、更广阔空间范围内,使用一套应用软件系统(即所谓“工业APP”)把所有相关的“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相关的业务应用场景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可以实现远程响应与控制、以及特定业务功能的智能化的有机体。(二)工业互联网热的时代与政策背景“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4.0”等)近年来在中国国内成为“显学”与“热词”,还有我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与使命内涵。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强国。中低端制造业目前还是主要组成部分,高端制造业占比并不高,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急待大幅度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国内人口红利不再、劳动力价格上涨,各种资源要素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战、供应链去中国化、技术封锁与卡脖子的外部形势严峻倒逼,我国的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空前的竞争与生存压力,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艰巨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何摆脱我国高端制造业受制于人、被动挨打的局面,如何促进中低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稳定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官产学”各界必需研究考虑的头等大事。正是在上述时代背景之下,工业与信息化部于2018年5月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培育10家左右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50个以上)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官方的既定政策导向与目标非常明确:鼓励核心大企业自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的协同共进局面,实现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后疫情时代,经济形势严峻。2020年6月27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时间长达4分半钟),重点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案例,详细报道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相关情况,其背后官方的政策宣导意味非常明显。(三)简析中国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品牌早在2019年8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就遴选发布了所谓“跨行业跨领域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品牌),此举旨在树立行业标杆与灯塔,促进更多有技术、有实力、有资源的核心大企业搭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如下图所示:而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总数已超500个,前十家重点平台所赋能、服务的(中小)企业总数已超8万家;那么,当前这些所谓“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真实面貌到底如何?实际的应用状况又到底怎样?以下笔者就以上述“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品牌作研究样本,就平台建设与运营的相关问题做简要的分析与讨论。(1)平台建设总体状况还处于非常初级的早期阶段。“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体之中,有五家属于制造型企业,包括海尔、华为、富士康、三一重工、徐工科技,有五家是属于软件或互联网服务型企业,包括东方国信、用友、航天云网、浪潮、阿里巴巴。除个别家的平台可算得上是“有模有样、可堪使用”之外,剩余的其它家平台,三分之一属于“架子货”,平台虽可注册使用,但实际用起来的效果远不如预期;三分之一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由于某些可以理解的原因,只是在拿自家的其它现成东西来充数;还有三分之一基本属于“PPT展示级别”,平台还处于不得其门而入的状态。(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对上述十大平台逐个做使用测试。谁用谁知道!)(2)平台建设的基本模式类似于“SAAS软件交易市场(集市)”,且各家的做法大致相同。企业以“使用者”的身份先在平台注册并登录,然后在平台分门别类的“应用软件交易市场”(各种SAAS管理软件、工具软件、工业APP等等)“订购”所需要的应用软件;企业用户登录平台系统之后,企业已经订购的SAAS应用软件(列表)将会出现在企业用户的“工作台/控制台/业务运营中心”之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企业用户在选定某一个具体的SAAS应用系统之后,基于平台系统的“单点登录”应用功能,企业用户将可以点击进入并打开该SAAS应用的工作界面。(后续使用和一般的SAAS软件应用方式几乎完全相同)(3)平台建设必须同时具有“云服务”基础设施与应用开放功能。企业或个人也可以“开发者”身份在平台注册登录,然后上传自己的SAAS应用管理软件或各种工业APP。上传平台的各种应用软件系统在经平台审核通过并完成云端部署之后,将会出现在平台的“应用软件交易市场”之内,以便供有需要的相关企业选择订购。由于绝大多数“平台主体”(企业)并不可能具有提供“云服务”基础设施的能力,故平台主体通常还需要与国内主要的几大云计算服务商(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进行相关技术层面的合作。平台“应用软件交易市场”中的各种可订购应用,当前有相当大一部分其实是“平台主体”自己所有并上传的,真正由“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上传的数量并不多。(4)平台的商业与盈利模式还处在极不明朗的状态。“工信部”在发文推动大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便赋能并服务于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时候,关于平台的商业与盈利模式仅作了原则性提示:平台未来可以就其向中小企业提供的各种专业服务而适当收费。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当前现状是除了个别平台已然通过“国家政策性基金”的外部巨额投资获得了足够支持之外,似乎还没有哪一家平台显露出未来可以依赖平台的“自我造血”功就能实现“长治久安”。这个问题如若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未来必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四)纵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有关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运营方面的重要问题,笔者最近“非常幸运”地有机会与一家知名平台品牌的“产品总监”,在深圳做过一场极具启发价值、从中获益良多,且涉猎范围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讨论。笔者在讨论中的主要看法与意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物联网”应用领域(即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相关)当前并非重点。由于尚且存在诸多基础性、技术性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种类浩繁的机器与产品本身的“可智能化”、NB-IOT或5G的泛在网络连接的完善与成熟尚需时日等等,当下或短时间内,大多数所谓“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做不到以“现场级、车间级”的“人—机器、机器—机器”的相关应用作为运营与服务的重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多数企业还是会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说的那样,感觉到工业互联网就是“叫得响、热得慢、看不清、摸不着”,从技术本身看,要满足工业互联网的相关要求,还有很多优化和工作需要去做。(2)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运营与服务重点可以聚焦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层面。例如央视新闻联播有关海尔工业互联网的长篇报道,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篇幅与内容实际上谈的都是:平台如何在“市场开拓、资源共享、管理改进、业务创新”等方面去赋能与帮助中小企业;平台如何践行最高领导人所说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等。此外,类似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响应国家“跨行业、跨领域”的号召,进入“文旅、农业”等非工业领域,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相关的“工业APP”自然也就不会是平台的业务运营重点。(3)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普遍流行模式“SAAS软件交易市场(集市)”是一个方向性的严重错误。这种模式脱胎于2C消费者领域的“APP应用分发模式”,类似苹果商店的APP STORE,其在消费互联网范畴之内是可行的、成功的。因为“个人级”应用APP,例如滴滴打车、美团外卖、淘宝购物等等,每个应用都可以是完全独立的,相互之间并不需要具有业务连接关系,只需在平台内实现“单点登录”即可。但在2B企业应用的产业互联网领域,这种“APP应用分发”模式就存在非常严重的缺陷,这是因为2B企业应用事实上存在着“产业级、企业级、部门级、个人级”等由高到低的多个不同层次级别的划分。越是核心的、重要的应用,产品设计要求的层次等级越高,其相互之间越是具有“强耦合、高度集成”的连接关系。那种“东家买马、西家配鞍”的做法实际上在2B应用领域是很难行得通的,即使是在平台内实现了“单点登录”也没有多大使用价值。(笔者前文曾谈到,2019年中的时候,平安城科就曾经向我们建议过这种做法,而我方因对此做法缺少认同等原因,最后并未应邀出席其在北京召开的供应商合作交流大会。)(4)平台自身必须拥有一整套覆盖范围广泛、功能强大完善的应用软件系统。作为平台主体或运营方,必须有能力为平台内的所有企业(交易方)提供一整套“产业级”的供应链外部业务协作软件系统及其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够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提供一整套“企业级”的供应链内部核心业务管理软件系统。由平台自己提供的软件系统服务能力与内容必须是平台的核心组成要件,承担主要角色;而由“第三方开发者”上传供企业下载使用的应用软件系统,只能是“部门级、个人级”相关应用,只能在平台中承担次要角色,仅作为平台相关内容的补充。对于平台内的少数大中型企业来说,平台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其实现“供应链业务外部在线连接与协同”,但平台需要同时能够与企业内部核心管理系统(如ERP等)实现无缝连接;而对于平台内的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平台的作用除了帮助其实现“供应链业务外部在线连接”之外,还必须能够同时满足企业内部的核心业务运作管理功能SAAS应用的相关需要。(5)平台的商业模式不能主要建立在SAAS软件付费的基础之上。目前大多数工业互联网平台把“向平台内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收取SAAS软件使用服务费”作为平台的商业与盈利模式的基础,历史经验与现实国情都已经或将继续证明:这种做法是肯定行不通的,是注定会失败的。因为当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遗憾现实是,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主观上通常都会认为,使用SAAS管理软件所能带来的效率提升、价值创造非常有限,不足以提高其为之付费的意愿,何况市面上还有大把免费的东西可用。尽管很多平台都有核心大企业做“靠山”,妥妥“富二代”出身,但在商言商,平台还是必须有可靠的、有说服力的商业与盈利模式才能行稳致远。平台唯有充分利用与发挥其独有的“多对多连接”优势,通过平台内的“资源共享、业务创新”等多种手段,如提供“分布式云仓、供应链金融”服务等等,帮助平台内的企业将“过去的不可能变为今天的可能”,才能体现出平台的真正应用价值。(6)平台必须着力建设自己的“软件系统应用咨询实施能力”,构建平台产品的应用实施生态与二次开发机制。2C类“个人级”应用软件系统通常都比较简单、好懂易学,基本不存在所谓“系统应用实施”的问题;但具有强大的业务管理功能、真正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2B类“产业级、企业级”应用软件系统,通常都是比较复杂、难懂难学、不太容易掌握的,需要依靠专业的咨询顾问与应用实施人才队伍才能够帮助企业掌握并使用。平台必须要能够象SAP/ORACLE那样,基于自身完善、强大的产品应用体系,构建与营造相关的咨询顾问与应用实施生态体系;此外,平台还必须能够象SAP/ORACLE那样,具有所谓的“产品中台”能力,提供一套所谓“低代码”的系统“二次开发应用框架与工具”,帮助企业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相关业务功能。四、结语许是因缘际会,才使得这篇文章可以从平安城科的荣辱生死,谈到B2B交易平台与产业互联网,再谈到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工业/产业互联网”无疑是当下炙手可热的“风口”,与过去一般的、泛泛的国家产业导向与政策推动不同,工业与信息化部除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与《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两份官方文件之外,还相当罕见地给出了具体考核的KPI数量指标,例如要在某个时刻完成多少个平台、入驻多少个企业、上传多少个工业APP等等;但当前各地表面上的轰轰烈烈、风起云涌,例如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工业互联网之都、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城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园区”等等口号震天,各路专家学者的摇旗呐喊、各种高峰论坛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合作签约仪式的花团锦簇与无限风光,却难掩工业互联网从“概念普及”到“落地生根”过程的冷清寂寞以及诸多结果与事实上的反差与尴尬。而平安城科的失败教训作为一个反面例证又恰恰说明,依托祖上的荣光、靠漂亮的PPT就能在市场上攻城拔寨、所向披靡,虽然能得一时风光、令人艳羡,但终究非立身之本、长久之计;正如笔者最近与一家知名机构的投资人在交流时,其所疑虑的:“并未看到有成功的验证,尤其是独立公司做!”。“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等等各种“高大上”的名词概念,要想能够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中实施落地,实现其预期的商业目标,一套具有“产业级、平台型、生态性”特征的,蕴含丰富管理思想与业界最佳实践经验的,应用设计高水准、业务功能强大的“产业互联网/供应商&金融平台”套装软件是必不可少的承载基础与前提条件,舍此,别无他途。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2B企业领域应用管理软件的发展经验与沉重教训,已经用无数的事实与案例,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一个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杰夫 2020-10-10)
钞券雕刻师花瑞松讲述雕刻背后的故事
人物名片 花瑞松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 钞券雕刻师第四套人民币一元券背面主景图案雕刻者第五套人民币壹佰元券背面主景图案雕刻
2019-07-11 10:03
新版人民币即将发行 怎样收藏最好呢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 新版人民币发行的时期,往
2019-07-16 12:37
99版成龙头品种 第六套人民币将不再发行
前段时间,19版人民币的发行公告在市场中吵得沸沸扬扬!突如其来的人民币改版既在意料之中,又挺让人意外。意料之中的是纸币改版早有传言,
2019-07-16 12:39
关于新版人民币疑问解答在这里
前几天,新版人民币又双叒叕上微博热搜了!幸好,从8月30日起,万众期待的新版人民币就要来了!新版人民币包含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
2019-07-18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