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钱币收藏 > 人民币 >

四肖期期准一期准

2023-02-25 09:02:22 来源:

一、研究概述

本研究 以企业的组织传播为研究对象, 通过深度分析优秀互联网公司的组织传播案例,构建出产业互联网时代常见的组织传播模型。然后借助传统企业调研,以及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等传播要素的质化和量化分析,揭示产业互联网这个新型传播媒介如何通过各个传播要素提升组织传播效果,并提出“产业互联网传播效果理论”。

“产业互联网传播效果理论”重构了传统的组织传播学理论,重点考察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组织传播效果,回答了产业互联网为什么能提升组织传播效果、如何提升组织传播效果、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管理和企业文化等问题。产业互联网通过改善组织传播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的提升。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一并成为互联网产业的主旋律,将推动传统产业逐步互联网化,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深刻影响。

该理论完整梳理了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组织传播学假设。它认为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价值是提升组织传播效果,组织传播模式不断向传播效果更好的方向演变。产业互联网中的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让组织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型发生了质变,大幅度提升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传播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对企业管理、员工心理、企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企业管理系统是产业互联网的微观组成部分和关键组织传播媒介,可通过产品迭代和运营优化各个传播要素,提升组织传播效果。腾讯、阿里通过企业微信、钉钉等平台引领了企业管理软件服务商生态,可大幅度降低企业参与产业互联网的成本。从传播学角度看,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来自所服务企业和个人的传播效果的提升。通过产业互联网参与组织内外传播的人越多,沟通连接次数越多,产业互联网产生的价值越高。

在应用层面上,根据企业需求和组织传播模型,可推导出企业管理系统的产品模型、运营方案、研发方案,用于指导企业更快地融入产业互联网,提升客户体验、改善经营效率。“议题设置”、“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数字鸿沟”等理论也部分适用于组织传播领域,用来指导企业管理系统的运营工作。此外,本研究还针对产业互联网软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针对企业SAAS服务商给出了产品和服务建议。

关键词:组织传播 产业互联网 传播效果 企业管理系统

二、研究背景 1、组织传播障碍是妨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发展离不开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而信息流更是资金流和物流的前提和基础,资金配置、物流计划等都需要依靠信息流。信息流问题本质上就是组织传播障碍问题,如何化解组织传播障碍、提升组织传播效果,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企业管理中的战略管理、产品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组织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场景,都需要通过不断提升传播效果,形成更强的经营和创新能力。

2、产业互联网成为互联网发展主旋律之一

在过去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消费互联网得到了长足发展,极大改善了消费者的数字生活体验,尤其是资讯、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人口红利和技术红利的消失,消费互联网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期。

而以提升组织效率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其实已发展多年,部分行业(例如媒体、游戏、电子阅读、零售等)的改造已趋于成熟。腾讯和阿里巴巴在产业互联网上的布局,让互联网开始加快进入更多传统行业,逐步渗透进入供应链、生产、运营、物流、仓储、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而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产业互联网的步伐,让产业互联网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主旋律。传统企业特别是作为国之重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如果能借鉴优秀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将对国民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充分释放互联网红利。

3、国内组织传播的研究亟待加强

与研究宏观层面的产业互联网不同的是,本文深入企业微观层面研究组织传播现象。这类研究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推动传播学深入企业管理领域,从而让传播学成为众多企业的应用科学。

作者希望从本研究出发重构组织传播学,逐步形成中国本地化的、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组织传播学理论,指导企业提升组织传播效果,促进组织的高效创新和国际化。后续也会考虑针对政府、媒体、学校等组织进行专项研究。

4、作者经历与研究项目的关系

作者的从业经历与研究项目高度契合,该研究课题所需的管理学、传播学知识、产品运营知识属于作者从业必需背景知识,同时作者也对传统企业的管理痛点感同身受。

三、研究现状 1、文献检索

通过知网搜索相关主题的文章,将关键词设为“企业管理+互联网”,从2016年1日1日到2019年7日1日共找到7,854篇期刊文章。研究互联网和企业管理之间关系的学者人数众多,而且在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文章发表,该研究的理论基础良好。但是经过仔细甄别,其中绝大部分都采用了管理学视角,探讨互联网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很少有文章是从组织传播学视角出发,研究企业组织传播规律和传播模式,更缺乏有效的传播方案帮企业提升传播效果,以达到改善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的目的。

通过知网搜索“产业互联网”, 从2016年1日1日到2019年7日1日共找到2215篇期刊文章,其中主题为“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升级”的期刊文章相关性较高。这里面绝大部分都基于某个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宏观分析,针对企业内部互联网的传播学研究极少,更缺乏对企业内部互联网产品、运营方面的方法论指导。

通过知网搜索“组织传播”,从2016年7日1到2019年7日1日仅找到163篇期刊文章,340篇文献。其中主题为“组织传播”、“组织传播学”的期刊文章相关性较高。

从文献检索上看,组织传播理论在国内的研究比较薄弱,基于产业互联网的传播学研究几乎是空白。充分吸收国内外组织传播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企业组织传播现状以及产业互联网行业现状,是做好本研究的关键。

2、理论前沿

本研究主要涉及组织传播学、 产业互联网、创新 管理学、传媒经济学、媒介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点,属于交叉学科研究。

(1)组织传播学

国内的组织传播学依然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的不足阻碍了组织传播学的发展,学科的专业化还未达到应有的深度。需要加强组织传播学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发展出本土化的组织传播理论;需要加强跨学科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以促进组织传播学的整体发展;另外,对新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组织以及对国际组织的组织传播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1]。

近年内国内学者在组织传播学方面著作较少,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文津图书搜索,找到与“组织传播”相关的2016年后出版的图书共210本,但是其中大约只有29本是与传播学相关度较高,而且绝大部分出版时间在2010年之前。其中以谢静老师的《组织传播学》[2]、胡河宁老师的《组织传播学》[3]、居然老师的《新媒体与组织传播》为代表 [4]。这方面的译著也比较少,比较典型的是袁军老师翻译的凯瑟琳·米勒的《组织传播》[5]。

相对而言,国外学者这方面研究相对更深入。在Amazon上搜索关键词“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共找到约3700本图书,其中2016年后出版的图书共2302本,不乏组织传播学相关的经典教材。有的学者按照传统传播学体系梳理组织传播的理论要点[6],有的重点介绍组织传播发展史[7],有的研究组织传播模式[8]和效果量化分析方法[9],有的研究企业文化[10]和组织结构[11]与组织传播的关系,有的研究企业营销和企业公关领域[12]、企业国际化传播[13]以及组织伦理问题,有的讨论组织传播对战略决策过程的影响[14]、对企业管理[15]和员工成长的影响[16],有的实证案例分析企业常见沟通类型[17]和传播伦理问题[18],对比不同类型企业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传播现象[19],还有理论前沿论文集作为工具书便于研究人员查阅[20][21]。

从SCI搜索关键词“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共找到4,429篇SOCIAL SCIENCES相关的文章,其中的文章与上面图书涉及的范围大致类似。在搜索结果中加上关键词“internet”,搜索结果变成211条,与产业互联网相关的内容几乎没有。

综上,国外的组织传播研究虽然数量相对国内而言要丰富很多,但是大多也还是集中在传播学理论研究层面,缺乏与信息系统的结合,也没有将组织传播放在产业互联网的行业环境中去考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产业互联网发展刚开始兴起,另一方面中国是产业结构最完整的经济大国。因此,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组织传播学,最好的研究土壤在中国。

(2)产业互联网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在格局上将更分散,在推进上将更缓慢,而大中型传统组织将成为主力军。以互联网企业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与以传统企业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生态的复杂竞合,将呈现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共同推进技术要素的加速扩散和行业数字化转型[23]。

产业互联网通过对传统行业经营要素的深度优化和赋能,在供应侧不断提升效率,在客户侧不断改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改造是其中的核心点,而信息流的改造目的就是要提升传播效果。

工业互联网也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属于工业生产环节的产业互联网。由于工业互联网与大量生产设备相关联,因此也用到大量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企业蓬勃发展,覆盖边缘层、工业PaaS和应用服务的产业链图谱加速完善[24]。

(3)创新管理学

企业管理涉及人力组织、财务、产品、运营、供应链、营销等各方面,任何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的沟通和传播。企业需要将管理要素和传播要素结合,找到有效提升企业效率和客户体验的传播策略。

对企业而言,提升组织传播质量是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包含了多元异质性行为主体的交互过程,涉及知识流动与知识组合过程中的复杂反馈机制,以围绕特定的创新活动,实现技术要素、市场要素、组织管理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等各创新要素的整合,以及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供应商、客户、政府、中介机构、服务机构等各类行为主体的协同,从而通过这种系统的复杂互动,实现企业绩效与竞争优势的提升[25]。

(4)传媒经济学

经典传媒经济学主要研究新闻类媒介,尤其是纸媒和电视传媒 [26] 。互联网企业本质上也是媒介组织,只不过它们传播的不仅有资讯,还包括游戏、电子商务、供应链、企业管理等各类信息。媒介都是通过提升传播效果产生商业价值,传播效果提升差额越大商业价值越大,受众规模越大商业价值也越大。

本研究重点讨论产业互联网行业相关的产品模型、运营逻辑、产业生态构成等要点。

(5)国际传播学

国际传播学的研究近年 主要集中在政治传播、国家战略传播等宏观层面,在企业和组织层面的国际传播研究相对较少。国际传播主要集中在国际传播现状[27]和政治传播策略的探究上,清华大学史安斌老师属于其中的集大成者。他完整提出了如何构建全球传播新秩序[28]、如何讲好中国故事[29]的理论体系,也通过大量海外媒介研究探索中国媒介的微观方案。中国传媒大学的刘燕南老师也尝试构建国际传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 [30] ,开始对媒介做传播 效果的量化分析。

由于组织传播研究本身相对薄弱,因此国际传播学与组织传播学之间的结合更少,企业的国际化研究遇到了比较明显的瓶颈。史安斌老师提出的传播新秩序,其实也需要更具媒介平台能力的互联网企业主导,以及更具活力的外文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加入。

(6)媒介心理学

媒介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媒介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如何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大众传播的研究中[31]。清华大学张峥老师通过大量质化和量化研究,验证社交媒体传播对受众情绪[32]、幸福感[33]、付费意愿[34]、身份认同感[35]以及行动意愿[36]的影响,开创了在中国新媒体领域的媒介心理学研究先河。这类研究与互联网企业的用户体验研究结合,结论可以直接指导互联网产品的改进和运营。

本研究重点讨论组织传播对参与者知识结构、行动意愿、价值观等员工心理要素的影响,探讨参与者心理活动对传播效果和行为的作用,验证在培养企业文化、团队认同感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四、研究要点 1、研究对象

以企业的组织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

2、研究目的 (1)归纳产业互联网环境下的组织传播模型; (2)研究传播要素对组织传播效果的影响; (3) 构建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现代组织传播学理论。 3、待解决问题 (1)企业常见的组织传播模式是怎样的? (2)影响组织传播效果的要素有哪些? (3)产业互联网为什么能提升组织传播效果? (4)产业互联网如果提升组织传播效果? (5)产业互联网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和企业文化? 4、研究假设 (1)组织传播学相关 组 织传播模式向传播效果更好的方向演变;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让组织传播模型发生质变; 提升组织传播质量是创新管理的内在动力; 提升组织传播效率是企业效率的重要保障; 组织传播媒介深刻影响员工心理和企业文化。 (2)产业互联网相关 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来源于传播效果的提升; 企业管理系统是产业互联网的微观组成部分; 企业国际化需要中国互联网企业参与打造媒体平台; 腾讯阿里通过企业微信、钉钉等引领企业管理软件服务商生态。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重点采用历史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实验法等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限于篇幅,这里只简单描述研究假设的验证思路,不详细展开每个问题点的概念化、研究设计、测量与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总结研究的具体方法,后续在待发表文章和论文开题报告中详细说明。 1、历史研究法

通过对优秀互联网企业(例如腾讯、阿里巴巴等)在组织传播效果改进的历史考察,掌握其成长发展的规律,从而推导演绎传统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优化思路。

例如“组织传播模式向传播效果更好的方向演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让组织传播模型发生质变”等研究假设,需要通过历史研究法展示发展脉络,并通过行业或企业数据验证相关性。

2、参与式观察

参与式观察需要深入企业日常活动中,不暴露研究身份所进行的隐蔽性观察。

例如“腾讯、阿里通过企业微信和钉钉等引领企业管理软件服务商生态”、“企业国际化需要中国互联网企业参与打造媒体平台”、“企业管理系统是产业互联网的微观组成部分”主要是作者在工作中经验总结而来。后续产生的一些新观点,也需要通过企业实习等近距离观察验证。

3、深度访谈法

深层访谈法需要针对企业员工,进行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深度访谈包括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两种,针对群体传播的话题一般两种方法都会采用。

例如“组织传播媒介深刻影响员工心理和企业文化”等研究假设,适合采用深度访谈法验证组织传播媒介和员工心理和企业文化塑造之间的关系。

4、问卷调查法

通过企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通过归纳、推理、总结验证假设。

例如“工作流程和文档规范对复杂任务的沟通效果更明显”、“平等民主的企业文化更有利于组织传播效果”等观点,这类研究假设都需要借助问卷调查法进行验证。

5、数据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比不同企业或相同企业不同时间点的调研数据,验证某个传播要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采用的数据包括行业统计数据、企业管理系统后台数据等。后台数据分析是互联网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全样本、精准地反应整个系统中的指标状况。

例如“传播质量的提升是创新管理的内在动力”、“传播效率的提升是企业效率的基础”、“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来源于传播效果的提升”等研究假设,需要通过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两类样本的数据对比研究,将传播模式与创新管理能力、企业经营效率的相关性挖掘出来。

6、实验法

本文的很多研究点都需要通过产品实验进行测试,从而验证预测或推断。借助SAAS系统平台,可以快速获得实验用户行为数据,让验证真实有效。

例如“企业管理系统有助于大幅度提升组织传播效果”等研究假设,就需要通过实验验证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和整体是否有利于提升组织传播效果、提升幅度是否明显。

7、研究过程示例

以“企业管理系统有助于大幅度提升组织传播效果”为例,介绍某个研究假设的验证过程。因为“企业管理系统”包含很多功能模块,这里首先以“即时通讯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传播效果”为例介绍验证这一研究假设的过程。

(1)概念化

本例研究目的是验证即时通讯与中小企业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

需要验证以下问题:即时通讯是改善还是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传播效果?提升幅度是多少?是否会引入其他干扰因素?如何降低干扰?

(2)研究设计

本例的研究对象是中小企业职员。实验中的被试都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机文化知识,例如互联网的应用、通讯软件的操作等。

研究假设:即时通讯工具大幅度提升中小企业传播效果,但是也容易引入传播噪音,需要采用工作专用即时通讯工具。

本例中通过实验法,验证职员任务组在分别使用微信、企业微信做即时通讯工具前后的任务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例实验从某公司随机抽取15名员工作为测试对象,随机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各有5名被试。

第1组实验:职员都没有安装微信和企业微信APP和客户端。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为被试提供了一个工作任务。开始时小组被试会被告知一个网站的地址,该网址包含了工作任务的word文档,每项任务要求都非常简单无需学习,但是任务项目很多,需要同组职员共同配合完成。本组内成员根据文档的分配表完成任务,只能通过面对面交流。任务完成时实验自动结束,需要记录完成任务的时间,以及完成任务的质量情况。为了考察同一组职员的行为差异,半个小时后扫码加入微信群,然后计时完成上述相同任务。实验中还为每组配备了1名记录其行为的工作人员。

第2组实验:扫码加入微信群,然后开始计时完成上述相同任务。为了考察同一组职员的行为差异,半个小时后扫码安装并加入企业微信,然后开始计时完成上述相同任务。

第3组实验:扫码安装并加入企业微信,然后开始计时完成上述相同任务。

(3)测量与收集资料

“中小企业传播效果”概念通过指标“完成任务时长”和“完成任务质量分”来代表。

而“媒介”分别是面对面沟通、微信、企业微信3种沟通媒介。

重点记录每个组完成所有任务的时间长度,并对任务完成质量进行打分。

“任务完成质量分”主要是针对每个任务项目进行评分,最后得出任务质量总分。1-5分的评分标准分别是:未记录、错误、达标、优秀、完美。

任务分配表的设计是重点,需要非常明确给出指令,明确每个人需要做什么,以尽量排除传播者、接受者等因素的干扰。

为了发现更多细节问题,通过录像记录实验的全过程。

(4)多组时间序列验证

为了排除因为对实验不熟造成的影响,经过1周后再对3组人员重复一次相同的实验。

(5)实验数据的处理

任务完成时长与媒介的关系,可以通过数据表格对比分析。首先对比第1组和第2组两次实验的任务完成时长,然后对比3个小组第一次实验的任务完成时长,再对比1周后重复实验的任务完成时长。

任务完成质量与媒介之间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的方式,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系数。高于0.6表示相关性高,低于0.6则表示关系不大。

(6)获得研究结论

本例的假定结论:不采用任何即时通讯工具时,完成任务时间最长;采用微信时,时长次之,干扰因素较大;采用企业微信时,时长最短,干扰因素减少。完成任务质量,与使用媒介也存在一定相关性。

本例缺陷分析:无法完全排除传播者和接受者沟通能力、任务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7)田野实验验证

为了更好地验证结论,筛选2组4个公司做对比实验,其中一组属于中型公司,另一组属于小型公司。实验步骤类似第2组,做两次对比实验,用来验证其他公司、不同规模的公司是否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

(8)下一步研究计划

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一系列的扩展实验:例如研究企业微信上更多其他功能,对组织传播效果的影响;通过增加任务复杂度,研究传播内容对组织传播效果的影响;通过增加项目组人数、增加组织结构,研究传播者、接受者对组织传播效果的影响。

预计需要设计十多组类似研究实验,才能获得企业管理系统的各大功能模块、各种传播要素与传播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此时还需要对概念、变量、指标进行结构化分析,考虑各个指标对传播效果的相对影响力。

考虑到各个企业的很多变量千差万别,例如“组织结构复杂度”、“员工素质水平”、“管理人员领导力”、“企业文化”等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针对这些变量对应的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实验,验证不同企业内这些指标和变量如何影响了传播效果。例如“管理人员领导力”通过领导力考察量表进行评分,特别是针对“自我驱动力”、“主动沟通”等指标进行评分。

为了节省研究成本,有部分研究假设在组织传播学、管理学、心理学研究、产业互联网行业报告中已经被验证的,可直接采纳其结论。对研究前提存在较大差异的,则将其作为参考佐证。

六、研究思路 1、明确概念定义

涉及产业互联网、企业管理系统、互联网企业、组织、传统企业、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效果、创新管理、企业管理系统软件商等概念。在分析过程中,也会对组织传播中的传播者、接受者、讯息、媒介等概念进一步明确其具体内涵与外延。

(1)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是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技术,从供应链中生产、采购、交易、流通和融资各环节切入,以网络平台的模式来进行信息、资源、资金三个方面的整合,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运营效率。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与消费互联网相对应,与消费互联网面向个人提供消费性服务不同,产业互联网主要面向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37]。消费者互联网(C端)和产业互联网(B端)两部分不断融合发展,共同组成了整个互联网行业。

(2)企业管理系统

企业管理系统是指能够体现企业管理的大部分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监控、分析等),能够提供实时、相关、准确、完整的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一种软件。以模块划分,企业管理系统可分为文档管理、财务管理、车间管理、进销存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分销资源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模块[38]。

产业互联网属于宏观概念,从微观上看企业管理系统是企业加入产业互联网的系统基础,是企业组织传播的核心媒介。由于企业管理系统大多采用SaaS产品模型,因此大量企业又通过SaaS系统关联到一起,形成企业间传播互通,从而让这些企业成为产业互联网的节点。

2、产业互联网行业现状调研

行业现状调研重点调研以下要点: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客户需求、服务企业类型、市场规模、竞争态势、发展趋势预判等。调研完成后,力求对当前产业互联网现状有一个清晰的概括。

(1)客户需求

产业互联网的典型客户是有互联网需求的传统企业。这类客户的典型需求要点:把自己与上下游连接起来;打通企业内部和外部数据;重构传统产业的业务链和产业链;提升整体经营效率。

(2)服务企业类型

产业互联网包括工业互联网、B2B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物流交付、支撑服务平台五个领域。其中支撑服务平台领域包括为产业互联网各环节企业提供服务的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IT服务、平台软件等细分领域[37]。

因为本研究重点研究组织传播,与支撑服务平台关系最为密切,因此重点研究这个领域。支撑服务平台主要由企业平台服务商、企业SAAS系统服务商、企业定制软件商共同搭建。

企业平台服务商:按照当前产业互联网的参与者看,腾讯和阿里最有可能成为平台服务商的角色。腾讯通过微信等平台,建立了在社交、媒体、游戏、内容等产业的生态体系,而阿里巴巴通过淘宝、支付宝等建立了在电子商务等产业的生态体系。为了进一步稳固行业地位,腾讯和阿里开始加快在更多传统产业的布局。以腾讯为例,它通过企业微信等平台APP,将多年沉淀下来的云计算、办公系统、即时通讯、人工智能等核心能力开放给所有企业,面向企业建立产业互联网服务生态。同时还通过大量并购或战略投资,将美团、 58 等优质垂直互联网平台纳入到自己的生态圈。

企业SAAS系统服务商:由于行业众多、职能分工复杂,因此基于企业微信和钉钉涌现了数万家SAAS系统服务商。安装了企业微信APP或钉钉APP的企业用户,只需管理员安装第三方的这些应用即可开始使用,大幅度降低了SAAS服务的推广门槛,服务成本也因此迅速降低。

企业定制软件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出现了一批企业定制软件商,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开发。有开发能力的企业,往往自己的技术团队承担这个职能。

(3)市场规模

2017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了37.2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规模将达到 56.2万亿元。其中支撑服务平台市场规模为2470.5亿元,随着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趋于成熟,支撑体系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快速增长,预计于2020年达到4637.3亿元[37]。

(4)发展趋势预判

产业互联网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基础良好,未来数十年产业互联网将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场容量。但是,产业互联网所涉及环节众多,同时行业高壁垒导致跨行业整合难度大,市场集中度比消费互联网低。这将意味着该行业发展机会更多,但是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形式来协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腾讯CEO马化腾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未来全新的大领域,有很多想像空间。互联网将全面渗透到产业价值链,并对其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可以形成极其丰富的全新场景,极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他认为,在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应做好连接器、工具箱、生态共建者,为各行各业进入数字世界提供丰富的数字接口、完备的数字工具,并与各行业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39]。

3、企业如何加入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企业在游戏、文学、影视等领域已经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树立了良好的样本,因此首先是需要充分挖掘它们的过往经验和方法论,然后将其应用到其他的传统行业中去。这些都需要通过调研收集信息,结合企业管理实践深入研究与验证。

(1)互联网企业调研

针对腾讯阿里,重点了解它们在战略创新、产品管理、研发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果;针对小微软件企业,重点了解企业办公平台和SAAS服务的现状,以及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国际上优秀的互联网企业,重点考察其企业管理理念、技术前瞻性等要点。

(2)传统企业调研

将传统企业分成传统行业央企、传统行业民营企业、小微传统企业3组。初步确定物美集团、中华保险、平安集团、中集集团、中车集团等企业。重点了解它们在业务流程、沟通模式、企业文化的差异和问题,以及协同办公系统、SAAS服务工具的应用水平等。

(3)归纳产业互联网的应用方法

对比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现状,再结合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企业加入产业互联网所需要做好的产品、运营工作。

A )产品工作

企业管理系统具体选用哪些产品模块取决于传播模式,通过传播模式可直接推导出产品模型。因此传播学是互联网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

大中型企业由于安全性的考虑,再加上历史系统和数据资产沉淀,对时间周期和价格不敏感,因此建议自建核心账户权限系统和敏感数据系统,而其他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采用SAAS服务。此时,必然会涉及一些定制开发的工作。

小微企业一般比较在意性价比和周期,因此重点推荐企业微信(或钉钉)+SAAS服务的方案。针对电子商务为主的企业,推荐采用钉钉平台;针对媒体、社交、游戏等企业,推荐采用企业微信平台,与微信即时通讯、微信号、小程序结合。

B )运营工作

产品本身只是媒介,需要通过运营工作推动员工发起传播。而且,组织传播效果也需要企业采取一些整体调控的办法,解决框架性的沟通问题。

运营前期重点是做好“四个在线”:员工在线、商品在线、服务在线、管理在线,后期则需要通过各种运营工作帮助员工提升效率、改善客户体验。

员工在线是指让各个角色各就各位,引导员工面对客户提供服务,然后再想办法提高人效,具体包括设定工作流程、分配人员权限、员工培训、员工绩效考核、资源协调、供应商协调等工作;商品在线是把要销售的商品搬到平台上去,方便员工面向客户进行销售和服务;客户在线是要通过营销方式吸引到平台上,并引导客户完成一系列在线操作;管理在线是指中后台管理都在线上,对供应链、营销渠道等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深度管控,切实提高效率。

4、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组织传播模式

(1)企业常见的传播类型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组织内传播,一个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40]。

组织内传播包括 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部与部门、组织与其成员的传播活动,这里重点考察其中的正式沟通场景,例如团队周会、企业经营管理会、企业董事会、企业年会、企业通知公告等。

大众传播主要用于组织外传播, 包括个人、团队、部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例如公关宣传、营销传播、国际传播等。也有少数企业因为员工人数超过数万人,需要通过视频直播、员工公众号、企业内刊等形式发布通知、公告、领导讲话。

因此,组织传播涉及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等多种传播类型。人数较多的企业一般都有企业的微信公众号,甚至有电视台、内刊等,很大程度上带有大众传播的特性。

人内传播在组织中主要体现为自我内省式思考、制定个人计划、记录工作事项和任务进展等场景。

人际传播在组织内主要体现为1对1的交流、会议等场景,借助的媒介包括即时通讯、邮件、企业管理系统等形式。在组织外,主要体现在社区营销方面,例如借助微信、微博的人际关系链达到企业营销的目的。

群体传播在组织内主要体现为1对多的非正式交流,例如团队聚餐、团建、培训分享、微信群聊、邮件群发等。这类沟通和正式沟通相比,更具人情味和私密性,容易拉近员工关系和情感距离。而且企业正式发布的信息,往往需要通过群体传播真正发挥作用,其中的意见领袖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日常沟通的群聊,本质上是在快速创建虚拟协作“组织”,可以让沟通变得更高效。

(2)组织结构与组织传播模型

组织结构决定了后续一系列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例如汇报关系、考核制度、员工心理、团队氛围等。通过优化组织结构、简化业务流程等方式,可以让传播效率得到结构性提升。

(3)业务流程与组织传播模型

在分析业务流程时,我们可以借助传播模型区分哪些环节是可以去掉的,哪些是需要优化的。目前来看互联网还不太可能一步到位实现S2C模式,在现阶段S和B需要同时存在,S负责供应链和服务的部分,B在被S赋能后服务好自己的C端流量[41]。

(4)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让组织传播模型发生质变

移动互联网让办公、沟通、协作大大降低对位置、时间、人际关系的依赖,让远程协作成为可能。

物联网设备接入企业管理系统后,一旦探测器达到预定条件,就会自动触发相应流程,成为信息的传播发起者。而人工智能则根据接收到的物联网设备发出的信息,自动完成信息反馈,从而有机会形成互动闭环。人脸识别、身份证验证、自动车牌识别等一系列新智能硬件的产生,让日常管理效率大幅度上升,减少了人工成本和操作误差。随着智能仓储管理、物流车定位、拣货机器人、电子标签的广泛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成为提升生产、物流、仓储、配送等供应链环节的效率的利器。

(5)归纳产业互联网环境下的组织传播模型

针对每家企业核心业务的工作流程图,并针对该流程绘制出信息流动的示意图,再抽象出该企业的传播模式图。然后找出企业之间的共性,形成通用的组织传播模型图。

(6)组织传播模式向传播效果更好的方向演变

组织传播模式的演变趋势,存在着内在必然规律。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竞争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而生产效率提升的压力传导到企业内部,推动组织传播效果的提升。因此,组织传播模式必然要朝着提升传播效果的方向演化,以满足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

5、影响组织传播效果的传播要素

组织传播的障碍点遍布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等各个层面,涉及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接受者、企业整体系统等各种传播要素。

(1)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不合理是造成系统性障碍的关键因素。组织结构会影响工作流程、汇报关系、权力压力、部门沟通等诸多影响传播效果的要素,也会直接影响组织传播中的正式传播渠道,包括下行传播、上行传播、横向传播[42]。

(2)传播者与接受者

传播者的自我驱动力、沟通能力、沟通技巧、沟通内容生产能力、对沟通目标的理解、对流程分工的理解、任务分解能力、任务分派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后续传播的质量。可以说传播者是组织传播的关键,因此明确“谁负责什么”是保证组织传播效果的前提。

接受者的参与意愿、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执行能力等,也会成为传播效果的重要变量。

(3)传播内容

不同企业对传播的内容形式,会有不同的格式和规范要求,而且根据业务的变化在快速更迭。这些格式和规范,能让沟通效率得到一定保障,减少传播“噪音”,也让传受双方能用同样的“编码”和“解码”的“语言”进行沟通。

不同内容选择媒介形式也不相同。根据麦克卢汉的“热媒介”和“冷媒介”分类,企业文化类、宣传类的适合采用热媒介,例如图片、视频等;而公司通知公告、培训资料、业务文档等则适合采用冷媒介,例如文档、图表等。

组织权力在内容上主要是体现在审批流上,管理者通过审批流程行使自己的管理权。如果审批过严,每个细节都要经过管理者审批,或者审批周期经常超出提请人预期,就会导致沟通效率快速下降。

企业信息传播也需要“把关人”角色,用于监管传播内容的调性和合规性。不同企业对内容的宽容度不一样,开放程度高的企业宽容度更高,而开放度低的企业则相反。

(4)传播媒介

组织传播通过多种多样的媒介进行,各种媒介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组织传播媒介主要包括书面媒体、会议、电话、内部刊物、内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43]。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沟通媒介,开始逐步从传统的短信、邮件、文档等,过渡到企业聊天APP和各类企业管理SAAS服务。没有采用企业管理系统的企业,员工之间也可以通过借助微信、个人邮箱、云笔记等工具软件实现高效沟通,效率瓶颈则出现在公司管控和流程协作上。

(5)营销环境

“全民皆是媒体”的环境下,对如何做好企业公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好产品、运营、服务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开放、真诚、快速的沟通,实现正面的、高效的公关传播。企业营销传播方面 , 硬广效果不断下降,整合营销模式成为主流营销方式。企业需要整合品牌形象、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内部产品运营资源,打造企业、产品、企业家品牌形象,建立客户会员关系。借助明星代言人、意见领袖、微信社群群主等,促进有效的二次传播。此外,还需要通过节日营销等形式设置议题,让受众主动积极参与,培养受众变成客户。

(6)国际化环境

企业国际化离不开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如果没有传播的国际化和良好的传播渠道,很难想象企业能在这些市场上取得成功。

在当前阶段,建议中国企业优先关注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地区,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传播交流。中国互联网企业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东风,加快这些地区的互联网基础建设和媒体平台建设,尽早实现“造船出海”,掌握局部的国际传播主动权。

(7)量化传播要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度

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统计数据,为量化评估提供了必要条件。

建立量化评估模型时,首先选取影响传播效果的各个指标,然后采集并清洗数据,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计算公式,并生成传播效果看板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因为涉及传播要素众多,为了方便研究,将传播要素按照树状结构分层拆解,逐层进行分析,降低分析难度。

6、产业互联网如何提升组织传播效果?

(1)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在于提升组织传播效果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本质上是因为互联网媒介的传播效果不断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网络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软件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这些因素推动传播模型快速进化、传播效率和传播质量不断提升,让用户体验得到快速改善,用户规模成长迅猛。

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从本质上也是因为产业互联网的媒介传播效果在快速改善。传播效果的提升,推动了信息流优化和企业资源重组,改善了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与传统企业管理系统的结合,让传播效果提升速度明显加快。

(2)对传播者的价值

由于熟悉企业内外部环境需要时间,因此传播者往往相当时间内很难高效工作。为了降低这个门槛和难度,可以通过企业管理系统指导传播者发起各种沟通和任务,从而快速积累自信和经验,尽可能降低发起传播的门槛。同时,也可通过系统通知提醒接受者快速反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管理系统与中台运营人员结合,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运营中台”;企业管理系统与后台运营人员结合,则形成“运营后台”。“运营中台”和“运营后台”通过系统赋能“运营前台”,让客服和销售人员的“单兵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从而有机会大幅度提升改善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3)对接受者的价值

与传播者相比,接受者一般人数较多、能力层次较低、主动性较差。因此,需要企业管理系统帮助接受者降低理解难度、减少“噪音”,同时推动接受者拆分和执行任务。

为了让管理者能成为更好的接受者和倾听者,一般会在系统流程中增加管理者接收反馈的环节。

(4)对传播内容的价值

通过企业管理系统,内容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沉淀,内容格式和规范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执行。企业人数越多,内容越多,流程越复杂,企业管理系统所能起到的作用越大。需要借助企业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量化考察其价值。

此外,员工拥有的知识需要交流、共享、创新,产生的知识产权也需要管理和申报,这些都需要用到企业管理系统。这类系统把流程分工变得更简单透明,方便参与者协作。

(5)对组织外传播的价值

早期的企业管理系统一般叫办公自动化系统,用于解决企业内部沟通协作问题。然后逐步与营销系统(比如销售CRM系统、客服系统等)、公关系统(舆情监控、公关平台管理后台等)打通,从此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的壁垒被打破。很多企业的管理系统,甚至会将电子商务系统(网店、客服、交易、配送等)、供应链系统(生产商、品牌商、物流商、仓储等)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联动体系。这个趋势随着各个领域的SaaS服务的完善,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6)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国际化传播同样需要能管理传播信息和传播过程,企业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连接当地媒体、电子商务平台、供应商、销售网络等。

西方主流媒体本质上还是商业组织,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中国“一刀切”的网络信息安全和媒体市场政策,是西方主流媒体一边倒的制度性原因。建议新闻监管部门采用“纱窗式” 新监管模式,健康稳妥地放开中国互联网和国际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考虑通过腾讯网、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引入西方主流媒体的合规内容,内容监管可由新华网、央视网等机构承担。反过来,也需要让中国人能通过中国互联网企业建设的平台参与国际互动,中国人的声音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同步到Facebook、Twitter等平台上。

有了这些媒介基础,中国企业才有可能借助自己的媒介平台、内容生产者、中国网民形成国际传播生力军,带动海外受众参与,打造自己的国际化品牌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外贸的规模优势和优秀中国文化,借助国际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进行品牌整合营销。而国际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也将因为中国品牌的营销需求,获得长期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对中国企业产生越来越强的经济依赖。

(7)对企业管理者的价值

企业管理者可以借助企业管理系统,全面了解整体的传播效果状况。通过数据统计看板,负责人可以看到企业的各项传播效果指标,并根据数据表现决策从哪些地方入手进行优化。

针对影响整体传播效果的进度管理、组织决策、企业文化培训、知识管理等管理工作,可以考虑在系统中提供相应的工具,方便负责人安排运营推进。

7、产业互联网如何影响组织发展?

产业互联网是组织传播的媒介,企业管理系统是其中以员工为使用对象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整个组织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组织传播媒介的功能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技术)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人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

企业管理系统是一套系统,更是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具体化、逻辑化。企业管理软件设计的过程,就是研究行业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被多数企业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律的过程[38]。

企业管理系统往往是整个企业的神经中枢,是企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管理系统通过运营传播者、接受者、内容等传播要素,引起组织效率变革和创新能力变革。

(2)进度管理与“议题设置”

在组织传播中“议题设置”也经常用到。例如企业定期召开的董事会、经营管理会、部门周例会,就是为了让团队重视这些周期性的沟通场景和任务。而会上需要提交和汇报的各种材料,例如月度经营汇报、年度商业计划书等,则可以保障沟通的关键内容不出问题。

例如,通过企业管理系统的个性化任务系统,可以让每个人的工作任务都与业务流程保持高度协同,从而大幅度减少低效或无效沟通,降低传播“噪音”,提高沟通效率和准确性。

(3)组织决策与“沉默的螺旋”

组织决策出现在各个层面的沟通场景中,大到企业董事会决策,小到项目策划细节决策,都需要依靠团队集体智慧,因此经常需要各种会议来实现决策。决策讨论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衡量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再建立一些基本的会议原则,以防止出现舆论压力和权力压力下的“沉默螺旋”。

例如,通过聊天群等沟通方式,可以快速建立虚拟项目组与讨论群,让日常项目沟通变得更为紧密和高效。通过在线公示会议纪要的方式,可通过公共舆论压力让更多人愿意讲真话。

(4)企业文化与“培养理论”

格伯纳 ( Gerbner ) 的培养理论虽然主要是针对电视等大众媒体的理论研究,但是该理论对企业员工依然存在借鉴和参考意义。组织传播的信息传递,一方面在推动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渗透和改变员工的价值观,促成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借助企业管理系统的员工社区功能,企业可以推送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图文故事等内容。

(5)知识管理与“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现象在企业内部也存在,由于员工掌握信息的能力不一样,这种鸿沟会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最后导致沟通效率不断下降。为了缓解这个问题,需要引入知识管理体系,保持信息高效同步,并培养员工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

例如,HR可通过员工培训系统共享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资料,并组织优秀员工分享工作心得。

8、重构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组织传播学

尝试构建一套中国本地化的、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现代组织传播学理论体系。内容包括组织传播相关的传播模型、传播者、传播符号、传播受众、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企业组织外传播、企业国际传播等要点。

(1)组织传播学

组织传播学是交叉学科,有管理学、传播学、人际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理渊源[40]。

(2)组织传播学发展史

梳理国内外的组织传播学发展历程,重点介绍西方组织传播学的概念、定义和流派。

阐明基于产业互联网环境的组织传播学主要观点。

(3)组织传播过程

介绍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的过程,以及其中所涉及的传播要素。

这种重点讨论产业互联网的组织传播模式,以及已加入产业互联网的组织的传播现象。

(4)组织传播媒介

组织传播几乎涉及到所有媒介类型,重点讨论移动互联网、企业管理SAAS系统、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型媒介。

(5)组织传播信息

组织传播中涉及大量聊天内容、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文本。

通过沟通和文档规范化,可提升组织传播效率。

(6)组织传播效果

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来源于组织传播效果的提升,传播质量影响创新能力,传播效率影响企业效率。组织传播效果与各种传播要素都有关系,不同组织相关程度也不相同。

(7)组织外传播

重点讨论企业营销、公关管理、企业国际传播等内容。

(8)组织传播的功能

组织传播决定企业的信息流,是企业资金流、物流的基础。

组织传播媒介深刻影响员工心理、企业文化、执行力、经营业绩等。

(9)组织传播学研究方法

针对研究者提供研究方法建议。

(10)组织传播案例分析

针对优秀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组织类型,从组织传播学角度做案例分析,找出它们的传播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八、结论

“产业互联网传播效果理论”重构了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组织传播学理论,以企业组织传播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组织传播效果,回答了产业互联网为什么能提升、如何提升企业组织传播效果,进而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管理和企业文化等问题。

1、预期研究结果 ( 1)输出一系列组织传播模式图示,并对图示进行详细解释; (2)明确影响组织传播效果的传播要素,并对相关性进行量化说明; (3)阐明企业管理系统与产业互联网的关系,以及系统软件商生态的分工; (4)阐明根据组织传播模式推导系统产品模型的逻辑和方法论; (5)输出企业管理系统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6)阐明组织传播媒介对员工心理和企业文化的影响,并对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 (7)输出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产品功能清单,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的定制策略;(8)参考传播学效果理论,输出企业管理系统的运营策略。 2、原创性 研究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组织传播学,最好 的土壤在中国。本研究植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历程,以及大量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实践。其中的案例都与作者经历密切相关,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与参考价值。 以下是研究中原创的研究要点: (1)组织传播的新模型设计; (2)组织传播效果的量化研究; (3)根据传播模型推导产品模型的方法论; (4)将大众传播学的宏观效果理论用于组织传播分析; (5)企业管理软件与产业互联网的关系研究; (6)企业管理系统软件的市场现状研究; (7)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组织传播新现象; (8)将媒介心理学应用在组织传播领域; (9)从传媒经济学角度研究互联网商业模式。

3、研究优点 (1)从产业互联网行业和企业管理需求出发; (2)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注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4、研究缺陷 (1)组织传播模式需要更多案例验证,不断打磨和精炼才能形成最优模型。 (2)随着时间推移,系统方案需要持续更新和优化。 (3)企业差异很大,需要更多个案研究丰富研究体系。

九、参考文献与图书

[1]孟昭瑞,刘宏.中国组织传播学文献的计量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8(02):177-193.

[2] 谢静,组织传播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 胡河宁,组织传播学(结构与关系的象征性互动传播学创新系列教程)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 居然,新媒体与组织传播:基于浙商企业的实证性研究[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

[5] 凯瑟琳·米勒&袁军(2000),高校经典教材译丛传播学:组织传播(第2版)[M],华夏出版社.

[6]Pamela S. Shockley-Zalabak(2015). Fundamentals of 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M], 9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7]Dennis K.Mumby & Timothy R.Kuhn(2013).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ACritical Introducation,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8]Anna Rogala & Sylwester Bialowas(2016).Communication in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Functions,Determinants andAreas of Influence, Palgrave Publications.

[9]Owen Hargie and Dennis Tourish(2009). Auditing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 handbook of research,theory and practice, 2ndedition,Routledge Publications.

[10]Joann Keyton(2011). Communication & Organizational Culture:A Key To UnderstandingWork Experiences, Sage Publications.

[11]Dennis K.Mumby(2013).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A Critical Approach,Sage Publications.

[12]Joep Cornelissen(2017).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A Guide to Theory andPractice, 5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13]George Cheney(2010).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M], 2ndEdition, Waveland Press.

[14]Michael W. Kramer(2017).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Oxford UniversityPress.

[15]Katherine Miller(2015).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andProcesses,7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16]Eric M. Eisenberg & H. L. Goodall Jr. & Angela Trethewey.(2017). 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 Balancing Creativity and Constraint[M], 7th Edition,Macmillan Learning.

[17]DANIEL P. MODAFF & JENNIFERA. BUTLER & SUE DEWINE(2012). 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 Foundations, Challenges, and misunderstandings, 3rd Edition, PearsonEducation.

[18]Steve May(2013). Case Studies i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Ethical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19]Dennis K.Mumby(2011). Reframing Difference i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Studies: Research, Pedagogy, and Practice, Sage Publications.

[20]Tamara L. Gillis(2011). The IABC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M], 2nd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21]Linda L. Putnam & Dennis K. Mumby(2014). The SAGE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 Advances in Theory, Research, and Methods[M], 3rd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2] 魏际刚.产业互联网是新产业革命的战略支撑[N].经济参考报,2019-03-20(005).

[23]侯宏.从消费互联网寡头格局迈向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J].清华管理评论,2019(04):72-83.

[24]赛迪智库工业互联网平台形势分析课题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图谱加速完善[N].中国电子报,2019-02-22(003).

[25] 陈劲,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论[M],科学出版社,2017.

[26]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7] 史安斌,刘滢.提升“讲”“传”能力,超越二元困局——兼论中国互联网企业国际传播的现状与挑战[J].对外传播,2016(09):23-25.

[28] 史安斌,张耀钟.构建全球传播新秩序:解析“中国方案”的历史溯源和现实考量[J].新闻爱好者,2016(05):13-20+63.

[29] 史安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J].教育传媒研究,2016(05):20-23.

[30] 刘燕南,刘双.国际传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建构:框架、方法与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8):9-14.

[31] 乔尔·哈里斯,相德宝.媒介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2] 陈爽,王可欣,张铮.大学生网络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基于网络使用时间、人格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J].东南传播,2019(04):123-127.

[33] 王可欣,张铮.社交网络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J].新闻与写作,2016(10):36-39.

[34] 张铮,邓妍方.知识付费行为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1):86-92.

[35] 张铮,吴福仲.图书广告对中产阶层的身份迎合与文化想象——以罗辑思维为例[J].编辑之友,2019(05):67-73.

[36] 张铮,于伯坤,李府桂,王可欣,周明洁.微信运动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J].新闻界,2017(06):60-67.

[37]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J].软件和集成电路,2019(06):60-73.

[38] 百度百科词条:企业管理系统

[39] 许晟,李延霞,周颖.马化腾: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J].经营管理者,2019(04):32.

[40] 郭庆光.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9.

[41] 张杰.产业互联网去中间化的价值探讨[J].汽车与配件,2018(09):54-55.

[42] 郭庆光.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1.

[43] 郭庆光.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3.

热门新闻
徐永才--人民币雕刻大师

徐永才--人民币雕刻大师

人物名片 徐永才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钞券雕刻师第四套人民币壹元券正面头像雕刻者 第四套人民币贰元券正面头像雕刻者第五套人民币壹佰元正

2019-07-11 09:58
钞券雕刻师花瑞松讲述雕刻背后的故事

钞券雕刻师花瑞松讲述雕刻背后的故事

人物名片 花瑞松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 钞券雕刻师第四套人民币一元券背面主景图案雕刻者第五套人民币壹佰元券背面主景图案雕刻

2019-07-11 10:03
民国纸币上的重庆风景

民国纸币上的重庆风景

  重庆简称巴、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因所处嘉陵江古称渝水,故其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

2019-07-11 10:06
新版人民币即将发行 怎样收藏最好呢

新版人民币即将发行 怎样收藏最好呢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  新版人民币发行的时期,往

2019-07-16 12:37
99版成龙头品种   第六套人民币将不再发行

99版成龙头品种 第六套人民币将不再发行

前段时间,19版人民币的发行公告在市场中吵得沸沸扬扬!突如其来的人民币改版既在意料之中,又挺让人意外。意料之中的是纸币改版早有传言,

2019-07-16 12:39
关于新版人民币疑问解答在这里

关于新版人民币疑问解答在这里

  前几天,新版人民币又双叒叕上微博热搜了!幸好,从8月30日起,万众期待的新版人民币就要来了!新版人民币包含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

2019-07-18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