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鉴藏 > 陶瓷 >

为中国现代农业种好“试验示范田”

2022-09-05 14:15:41 来源:

  扬帆风正好,凌云向未来。

  1997年7月,国家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此,国家农高区开启了崭新的航程。25年来,杨凌示范区实践着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演绎着科技驱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引领示范的精彩华章。

  二十五载栉风沐雨,二十五载春华秋实。以省部共建为特色,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25年来,杨凌示范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国家队排头兵、科教融合试验田、科技创新领头雁、农业对外开放总窗口作用,奋力建设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曾经偏僻落后的农科乡,不断向充满活力的现代农科城加速迈进。

  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

  孟夏时节,麦浪滚滚,丰收在望。

  看色、看粒、看长势……小满节气后,一场全国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杨凌举行。观摩团追随着麦浪,实地观摩了西农511伟隆169西农926等一系列饱含着科技创新元素的杨凌小麦新品种,见证了科技创新引领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杨凌示范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旱区农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在小麦良种繁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创新成果,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发展路子。

  以科技创新为窗口,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把杨凌比喻为旱区种业硅谷,充分肯定了杨凌在种业科技攻关、种业企业建设、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等方面,为打赢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卓越贡献。

  如今,马羚健教授团队致力于选育酿酒专用小麦等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闵东红教授课题组则正在全力攻克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培育技术难题……基础研究、靶向育种、生物育种正方兴未艾。

  25年来,杨凌示范区扎实履行国家使命,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区域发展动力,走出了一条建平台、打硬仗、促开放之路:

  建平台,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从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到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到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从果业、畜牧、食品工程等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到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平台,杨凌示范区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一号工程,不断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建设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7个,成为建设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的加速器。

  杨凌为农作物种业与现代生物技术集合、促进传统种业改进,做好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为我国农业特别是旱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提供了新机遇。

  聚资源,创新实力越来越强——

  种业企业先正达、科迪华和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金棚种业等纷纷落地杨凌,各类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持续集聚,杨凌农业创新高地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区体制优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教人才智库作用,大力推进区校融合、协同创新,探索形成了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促开放,让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杨凌以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为契机,充分发挥示范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优势,深入推进国际农业交流、培训、示范,先后成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了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更多蕴含杨凌基因的金种子走出国门,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开出了绚烂的农科之花。

  25年来,杨凌示范区在小麦遗传育种与条锈病防控、牛羊体细胞克隆、苹果抗逆生物学、动物胚胎干细胞研究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苹果等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达768个、苹果新品种12个,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研成果涌现,是杨凌示范区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

  成果转化推广硕果盈枝

  翻开杨凌示范区推广基地分布图,不难发现,从三秦大地到西部边陲,从戈壁沙漠到青藏高原,处处彰显着杨凌的农业科技含量和示范推广的成果。在黄淮麦区,江苏徐州、河南长葛等地种植的杨凌小麦穗大粒饱、连年丰收;在陕北高原,杨凌玉米个头硕大、种植广泛……

  去年秋收时节,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的玉米喜获丰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自从种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团队培育的‘陕单609’‘陕单650’‘陕单636’玉米新品种逐年增产,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提及这几年的收成,玉米种植大户高海宽喜不自胜。

  种植面积从20亩到630亩,亩均种植密度由4000株增加至5500株,每亩产量也从700公斤提高至1000余公斤,年纯收入40万元,高海宽不仅自己尝到了良种的甜头,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近20万亩。

  成果转化推广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杨凌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优势、育种技术、示范推广等优势,充分发挥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作用,把杨凌农业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

  杨凌示范区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融合,在推进区校融合、一体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不仅如此,杨凌还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做大做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经验、新模式,尤其是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探索形成了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六种推广模式,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25年来,杨凌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并在全国18个省(区、市)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2021年示范推广面积超1亿亩,推广效益达到235亿元。同时,围绕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充分发挥杨凌农科教优势,探索形成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做给农民看,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教会农民干,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带着农民干的科技扶贫工作模式,数以亿计的农民从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已成功举办28届。第29届杨凌农高会将于9月15日—9月19日在杨凌召开,农高会已跻身全国5A级农业综合展会序列并获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成为国内一流的农业展会品牌,为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杨凌示范区探索形成了多种示范推广路径,科技成果得到快速转化示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旱区特色农业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色现代产业形成大格局

  一座座大棚巍然屹立,整齐有序;一枝枝藤蔓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一个个南果北种在杨凌引种成功,新农人喜笑颜开……在陕西杨凌,随着一座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投用,新时代下农业在这里迸发出新活力,农业变潮了,农村变靓了,农民也搭上了致富列车,奔向了幸福生活。

  7月初,在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基地,一垄垄整齐的火龙果树绵延至视线尽头,有的果枝刚长出新芽,有的已挂出果实。工人们在进行剪枝、修芽等管护工作,基地负责人王艳正端坐在手机屏幕前,对着镜头直播。

  2009年,王艳和丈夫带着种植火龙果的经验,从海南回到杨凌,利用杨凌科教资源优势和在海南掌握的种植技术,在杨凌成功种出了高品质、高产量的火龙果。

  在他们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0余年的奋斗,如今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面积达到了155亩,品种达20余种。从刚开始的单一采摘,到现在的多元化经营,基地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一个小枕头,蕴含大科技。在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一个棚内数千个小枕头整齐有序地排列,枕上秧苗静谧的吸收着养分。这里面种植的西甜瓜、西红柿、黄瓜等果蔬,要比直接种植在土壤中高产。而这个小枕头正是杨凌设施农业3+2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杨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如今不仅惠及杨凌农民,也被推广到了全国更多的地方。

  正是靠着创新驱动发展,杨凌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布局路径,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形成了现代种业、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先正达、科迪华、恒大、绿地、万达、华为以及美国嘉吉、阿根廷凯茂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杨凌,结构优化、价值高端、效益突出的产业集群正在杨凌加快形成。

  国际农业合作持续深化

  仲夏时节,阳光火辣辣地倾泻在中国西北的关中平原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正带领团队在一片仅数亩大小的试验田里进行麦收。

  这些小麦的后代可能在‘一带一路’的共建国家种植,满足他们国家对小麦高产、优质的需求。张正茂戴着遮阳帽,穿着运动鞋,小心地在拥有3万多种育种试验材料的试验田中穿行。

  去年在中哈农业科技示范园中的春小麦种子,有4个品种表现突出,比如西农10号较当地品种增产28。6%,西农12号增产超过20%。张正茂说,我现在正在育种的高代小麦,具有抗旱、抗寒等性状,随后将在哈萨克斯坦开展种植试验。

  说起走出去,杨凌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丝路沿线国家,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16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在的杨凌示范区已成为中国面向一带一路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内引外联的杨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为一带一路发展注入活力。与此同时,杨凌紧抓上合机遇,着力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

  2019年6月1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这一重大倡议。

  三年来,在国家和陕西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杨凌示范区聚焦交流、培训、示范核心功能,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型农业合作新格局,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建成运行,先后举办了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粮食安全研讨会、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减贫合作与乡村发展论坛等重大国际交流活动30多场次;先后承办了国家相关部门援助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培训项目120余期,为110个国家培训了3200多名人才;开展农业援外培训和远程技术讲座21期、参训学员达2。4万人次。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正在绘就出一幅立足中国、辐射上合、联动周边、面向全球的农业国际合作新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自贸片区、综保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等相继落地,杨凌正在从更高层面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开放格局。至今,杨凌已经与7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入区外资企业85家,其中合资企业17家,独资企业25家,分支机构22家,外资企业再投资企业21家,进出口总额达到9。49亿元。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5年来,杨凌示范区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经济社会各环节,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聚焦百姓所需所盼,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堵点,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杨凌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实现了成色十足、内外兼修的高颜值:

  一批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引进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等名校、与西安多家知名医院建立医联体,老百姓的上学难、就医难问题得到缓解;农村幸福院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无黑无恶创建扎实推进,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

  产业与民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杨凌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漫步杨凌渭河湿地公园,抬头南望可见秦岭,低头俯视便是灵动的渭河水,波光潋滟的水面,目光所及之处无不是山清水秀的诗意画卷。十三五以来,杨凌以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好转为核心,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出台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河长制,严格的制度、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治水成效折射出杨凌久久为功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多年来,杨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名列全省前茅,渭河杨凌出境水质达到三类。

  蓝天白云、花草相映。市民陶醉在农科城的生态美景中纷纷赞叹杨凌生态环境的变化:现在杨凌的天是越来越蓝了,空气也更加清新,心里变得更加敞亮了。

  25年来,杨凌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总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较1997年增长了4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17倍,财政总收入增长了238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1997年—2022年,四分之一个世纪,时间见证前行:杨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各领域的成效不断巩固,人民群众享有各项民生福祉大幅改善……站在示范区建设25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杨凌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心怀凌云志,扬帆再起航。杨凌示范区将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立足国家队定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推进示范区在更高层面履行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扬帆风正好,凌云向未来。

  1997年7月,国家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此,国家农高区开启了崭新的航程。25年来,杨凌示范区实践着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演绎着科技驱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引领示范的精彩华章。

  二十五载栉风沐雨,二十五载春华秋实。以省部共建为特色,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25年来,杨凌示范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国家队排头兵、科教融合试验田、科技创新领头雁、农业对外开放总窗口作用,奋力建设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曾经偏僻落后的农科乡,不断向充满活力的现代农科城加速迈进。

  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

  孟夏时节,麦浪滚滚,丰收在望。

  看色、看粒、看长势……小满节气后,一场全国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杨凌举行。观摩团追随着麦浪,实地观摩了西农511伟隆169西农926等一系列饱含着科技创新元素的杨凌小麦新品种,见证了科技创新引领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杨凌示范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旱区农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在小麦良种繁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创新成果,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发展路子。

  以科技创新为窗口,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把杨凌比喻为旱区种业硅谷,充分肯定了杨凌在种业科技攻关、种业企业建设、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等方面,为打赢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卓越贡献。

  如今,马羚健教授团队致力于选育酿酒专用小麦等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闵东红教授课题组则正在全力攻克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培育技术难题……基础研究、靶向育种、生物育种正方兴未艾。

  25年来,杨凌示范区扎实履行国家使命,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区域发展动力,走出了一条建平台、打硬仗、促开放之路:

  建平台,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从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到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到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从果业、畜牧、食品工程等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到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平台,杨凌示范区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一号工程,不断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建设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7个,成为建设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的加速器。

  杨凌为农作物种业与现代生物技术集合、促进传统种业改进,做好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为我国农业特别是旱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提供了新机遇。

  聚资源,创新实力越来越强——

  种业企业先正达、科迪华和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金棚种业等纷纷落地杨凌,各类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持续集聚,杨凌农业创新高地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区体制优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教人才智库作用,大力推进区校融合、协同创新,探索形成了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促开放,让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杨凌以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为契机,充分发挥示范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优势,深入推进国际农业交流、培训、示范,先后成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了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更多蕴含杨凌基因的金种子走出国门,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开出了绚烂的农科之花。

  25年来,杨凌示范区在小麦遗传育种与条锈病防控、牛羊体细胞克隆、苹果抗逆生物学、动物胚胎干细胞研究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苹果等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达768个、苹果新品种12个,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研成果涌现,是杨凌示范区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

  成果转化推广硕果盈枝

  翻开杨凌示范区推广基地分布图,不难发现,从三秦大地到西部边陲,从戈壁沙漠到青藏高原,处处彰显着杨凌的农业科技含量和示范推广的成果。在黄淮麦区,江苏徐州、河南长葛等地种植的杨凌小麦穗大粒饱、连年丰收;在陕北高原,杨凌玉米个头硕大、种植广泛……

  去年秋收时节,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的玉米喜获丰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自从种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团队培育的‘陕单609’‘陕单650’‘陕单636’玉米新品种逐年增产,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提及这几年的收成,玉米种植大户高海宽喜不自胜。

  种植面积从20亩到630亩,亩均种植密度由4000株增加至5500株,每亩产量也从700公斤提高至1000余公斤,年纯收入40万元,高海宽不仅自己尝到了良种的甜头,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近20万亩。

  成果转化推广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杨凌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优势、育种技术、示范推广等优势,充分发挥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作用,把杨凌农业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

  杨凌示范区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融合,在推进区校融合、一体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不仅如此,杨凌还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做大做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经验、新模式,尤其是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探索形成了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六种推广模式,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25年来,杨凌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并在全国18个省(区、市)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2021年示范推广面积超1亿亩,推广效益达到235亿元。同时,围绕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充分发挥杨凌农科教优势,探索形成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做给农民看,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教会农民干,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带着农民干的科技扶贫工作模式,数以亿计的农民从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已成功举办28届。第29届杨凌农高会将于9月15日—9月19日在杨凌召开,农高会已跻身全国5A级农业综合展会序列并获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成为国内一流的农业展会品牌,为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杨凌示范区探索形成了多种示范推广路径,科技成果得到快速转化示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旱区特色农业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色现代产业形成大格局

  一座座大棚巍然屹立,整齐有序;一枝枝藤蔓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一个个南果北种在杨凌引种成功,新农人喜笑颜开……在陕西杨凌,随着一座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投用,新时代下农业在这里迸发出新活力,农业变潮了,农村变靓了,农民也搭上了致富列车,奔向了幸福生活。

  7月初,在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基地,一垄垄整齐的火龙果树绵延至视线尽头,有的果枝刚长出新芽,有的已挂出果实。工人们在进行剪枝、修芽等管护工作,基地负责人王艳正端坐在手机屏幕前,对着镜头直播。

  2009年,王艳和丈夫带着种植火龙果的经验,从海南回到杨凌,利用杨凌科教资源优势和在海南掌握的种植技术,在杨凌成功种出了高品质、高产量的火龙果。

  在他们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0余年的奋斗,如今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面积达到了155亩,品种达20余种。从刚开始的单一采摘,到现在的多元化经营,基地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一个小枕头,蕴含大科技。在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一个棚内数千个小枕头整齐有序地排列,枕上秧苗静谧的吸收着养分。这里面种植的西甜瓜、西红柿、黄瓜等果蔬,要比直接种植在土壤中高产。而这个小枕头正是杨凌设施农业3+2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杨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如今不仅惠及杨凌农民,也被推广到了全国更多的地方。

  正是靠着创新驱动发展,杨凌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布局路径,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形成了现代种业、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先正达、科迪华、恒大、绿地、万达、华为以及美国嘉吉、阿根廷凯茂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杨凌,结构优化、价值高端、效益突出的产业集群正在杨凌加快形成。

  国际农业合作持续深化

  仲夏时节,阳光火辣辣地倾泻在中国西北的关中平原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正带领团队在一片仅数亩大小的试验田里进行麦收。

  这些小麦的后代可能在‘一带一路’的共建国家种植,满足他们国家对小麦高产、优质的需求。张正茂戴着遮阳帽,穿着运动鞋,小心地在拥有3万多种育种试验材料的试验田中穿行。

  去年在中哈农业科技示范园中的春小麦种子,有4个品种表现突出,比如西农10号较当地品种增产28。6%,西农12号增产超过20%。张正茂说,我现在正在育种的高代小麦,具有抗旱、抗寒等性状,随后将在哈萨克斯坦开展种植试验。

  说起走出去,杨凌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丝路沿线国家,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16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在的杨凌示范区已成为中国面向一带一路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内引外联的杨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为一带一路发展注入活力。与此同时,杨凌紧抓上合机遇,着力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

  2019年6月1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这一重大倡议。

  三年来,在国家和陕西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杨凌示范区聚焦交流、培训、示范核心功能,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型农业合作新格局,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建成运行,先后举办了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粮食安全研讨会、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减贫合作与乡村发展论坛等重大国际交流活动30多场次;先后承办了国家相关部门援助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培训项目120余期,为110个国家培训了3200多名人才;开展农业援外培训和远程技术讲座21期、参训学员达2。4万人次。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正在绘就出一幅立足中国、辐射上合、联动周边、面向全球的农业国际合作新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自贸片区、综保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等相继落地,杨凌正在从更高层面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开放格局。至今,杨凌已经与7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入区外资企业85家,其中合资企业17家,独资企业25家,分支机构22家,外资企业再投资企业21家,进出口总额达到9。49亿元。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5年来,杨凌示范区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经济社会各环节,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聚焦百姓所需所盼,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堵点,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杨凌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实现了成色十足、内外兼修的高颜值:

  一批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引进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等名校、与西安多家知名医院建立医联体,老百姓的上学难、就医难问题得到缓解;农村幸福院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无黑无恶创建扎实推进,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

  产业与民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杨凌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漫步杨凌渭河湿地公园,抬头南望可见秦岭,低头俯视便是灵动的渭河水,波光潋滟的水面,目光所及之处无不是山清水秀的诗意画卷。十三五以来,杨凌以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好转为核心,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出台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河长制,严格的制度、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治水成效折射出杨凌久久为功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多年来,杨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名列全省前茅,渭河杨凌出境水质达到三类。

  蓝天白云、花草相映。市民陶醉在农科城的生态美景中纷纷赞叹杨凌生态环境的变化:现在杨凌的天是越来越蓝了,空气也更加清新,心里变得更加敞亮了。

  25年来,杨凌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总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较1997年增长了4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17倍,财政总收入增长了238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1997年—2022年,四分之一个世纪,时间见证前行:杨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各领域的成效不断巩固,人民群众享有各项民生福祉大幅改善……站在示范区建设25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杨凌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心怀凌云志,扬帆再起航。杨凌示范区将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立足国家队定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推进示范区在更高层面履行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抖音上线Mac客户端可电脑大屏直接刷短

抖音上线Mac客户端可电脑大屏直接刷短

  日前,抖音正式上线Mac客户端,可以电脑大屏直接刷短视频。  抖音官网显示,抖音Mac客户端更新时间为2022年9月1日,最新版本为1。3。0。

2022-09-05 13:23
滴滴首款定制网约车D1的安全细节:急行遇障会自动刹车

滴滴首款定制网约车D1的安全细节:急行遇障会自动刹车

  (原标题:滴滴首款定制网约车D1的安全细节:急行遇障会自动刹车)  11月16日,滴滴出行举办滴滴开放日,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

2022-09-05 01:56
NEC、卡西欧和日立组建手机合资公司

NEC、卡西欧和日立组建手机合资公司

  NEC、卡西欧和日立代表在新闻发布会上握手合作网易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5日消息 据《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NEC、卡西欧和日立宣布签署协

2022-09-04 20:05
四期收官丨荣曜竞藏鉴藏时代荣光

四期收官丨荣曜竞藏鉴藏时代荣光

  时代奔涌向前,台州不断发展。城市主场之上,当27载方远携着焕新台州的人居雄心竖起城东坐标,藉由匠心凝聚而成的红盘体质,便不断赢得

2022-09-04 05:40
京东物流关联公司经营范围增国际货物运输代理

京东物流关联公司经营范围增国际货物运输代理

  网易科技讯 6月18日消息,天眼查数据显示,6月16日,京东物流的关联公司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国际货物运输

2022-09-04 04:42
小米成立采购委员会张峰任主席同时任集团参谋长

小米成立采购委员会张峰任主席同时任集团参谋长

    网易科技讯 7月1日消息,小米集团宣布新的人事任命。任命集团副总裁张峰任集团参谋长,并成立集团采购委员会,张峰担任采购委员会主

2022-09-04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