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币的历史演变
2020-04-03 15:39:57 来源:
老银币主要指清晚期以后铸造的各种机制银币。在中国自己的机制银元出现之前,外国机制银元曾在中国各地广为通行,大肆套取中国白银。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开始在广东仿照外国银洋式样试铸中国银币。总共有五种币值,分别为七钱三分、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三分六厘五。这种银币九成足色,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字样,背面有蟠龙图案,世人俗称“龙洋”。广东“龙洋”面世后,国内各省地方政府纷纷仿效铸造省内自己的“龙洋”并用于流通,一时间,各省市面上都有了自己的“龙洋”。1910年(清宣统二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确立银元为本位币的十进位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1911年开铸大清银元,俗称“宣统元宝”。
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背帆船下三鸟金本位壹圆银币样币
中华民国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壹圆,上海泓盛2010春拍“马定祥暨藏友钱币收藏”专场拍品
民国十二年龙凤壹圆银质样币(完全未使用),成交价59.8万元,中国嘉德2019秋拍
1912年初中华民国成立,开始发行孙中山头像开国纪念银币,俗称“小头”。“小头”面额壹圆,枚重七钱二分,与清“龙洋”等值。民国三年(1914),《新国币条例》颁布,开铸袁世凯头像银元,俗称“袁大头”,“袁大头”有面额壹圆、中圆(伍角)、贰角、壹角四种,壹圆银币枚重七钱二分。民国八年、九年、十年,继续铸造“袁大头”。由于“袁大头”银币形式统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民国二十二年(1933)3月,民国政府实施“废两改元”政策,同年开铸“船洋”银币,“船洋”币面额为壹圆,图案是海面上一艘由东向西行驶的双桅船,“船洋”银币面世后也深受市场欢迎,其影响力仅次于“袁大头”。
风靡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袁大头”等传统老银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终于被人民币所取代。老银币在停止流通数十年后,逐步进入了收藏领域。
在笔者的记忆里,很久以来,老银币的价格一直比较平稳,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普通的“民国三年袁大头”“孙像开国纪念小头”和“民国二十三年船洋”等低档银元价格总是在50至60元区间徘徊;“北洋34年光绪元宝”“湖北省造光绪元宝”等低档“龙洋”价格则一直在130至150元左右盘整,这一行情维持了很多年。从2005年春季起,低档机制银币价格率先向上攀升,盘整了很多年的“袁大头”“小头”等一举突破了60元的长期整理平台,开始稳步向上攀升,以后大涨小回,盘整后再度发力、拉升,直至2012年春季,竟一路上涨至700余元,后遇阻回落,在500至600元一带又拉锯盘整了数年,后再次上涨至780元左右。“北洋34年光绪元宝”“湖北省造光绪元宝”等低档“龙洋”在这十多年里也螺旋式上涨至1400至1600元一带后,又开始了长期的徘徊。
民国三年袁大头(正面)
民国三年袁大头(背面)
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背地球双旗图壹圆银币试铸样币一枚
从2019年秋季起,盘整很久的老银币板块逐步露出来向上攻击的迹象。2020年春节以后,老银币板块终于再度强势发力,在较短的时间里,价格大幅攀升,成交量迅速放大。目前普通的“民国三年袁大头”已创出历史新高,从750元上涨至950元左右,大有上破千元关口的意向;“孙像开国纪念小头”也从550元上涨至750元左右;“四川军政府造汉字银币(川洋)”已从800元上涨至1000元。各种清末“龙洋”的表现更为强势,“北洋34年光绪元宝”“湖北省造光绪元宝”“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等低档“龙洋”价格从1600多元快速上涨至2300元一带。在各地邮币卡实物交易市场停摆的时间里,绝大部分低档老银币品种通过网络交易,大都上涨了200至600元不等,且网上买盘十分踊跃,行情红火,其走势之强真是令人慨叹不已。
最近除了低档老银币品种涨幅巨大外,高端老银币的行情也非常喜人,在前不久结束的一些钱币专场拍卖会上,就屡有老银币珍品拍出高价的纪录。如2019年11月20日,在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中,一枚“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背地球双旗图壹圆银币(试铸样币)”,估价约人民币180万元至250万元,经买家激烈竞拍,最终以310.5万元的天价成交;同期举行的中国嘉德秋拍邮品钱币专场中,一枚完全未使用过的“民国十二年龙凤壹圆银质样币”以59.8万元成交,另一枚完全未使用过的“民国十年徐世昌纪念银币”也拍出了48.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