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2020-04-11 11:22:58 来源: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其代表作有《愚公移山图》《八骏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图》作为徐悲鸿生涯最经典作品之一,它取材于中国广为人知的寓言故事——《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早在徐悲鸿留学法国、遍览西方历史画经典时,便已进入其构思范围,前后准备时间长达20年。然而,成熟的契机一直到抗战期间的1940年才最终到来。1939年,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赴印度讲学。他途经新加坡、仰光、加尔各答抵达圣地尼克坦(印度)。在没有战火的印度,徐悲鸿的心却始终牵挂着饱受战火荼毒的祖国人民。在喜马拉雅山的那一边,中国军民以坚韧的毅力开通了滇缅公路。这悲壮的场景、不屈不挠的精神震撼着徐悲鸿,他决心创作一幅激励中国人奋起抵抗侵略的东方史诗——《愚公移山》。1940年5月,徐悲鸿乘马深入喜马拉雅山至锡金边境之法鲁,于险峰危路之上作长诗咏怀,有“羊肠小径穿云上,辜负良工凿路功”之句,可见其“愚公移山”的构思臻于成熟。8月24日13时,徐悲鸿在大吉岭(印度)开始创作《愚公移山》,11月完成。《愚公移山》无疑凝聚了徐悲鸿当时的心血,也被后世称作徐“星马时期”(1939—1941)的巅峰之作。
作品原作共三幅,包括油画第一稿、油画第二稿和巨幅中国画《愚公移山》。在强敌入侵、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徐悲鸿正是以太行愚公这种“子孙承继,挖山不止”的坚韧与不屈,讴歌了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生生不息、不屈服于任何强敌的精神品格和英雄气概,表达了一个民族艺术家忧国忧民、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情怀。徐在处理“愚公移山”这一传统神话题材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伟大民族的坚韧不拔之精神,画面右端有几位高大、健壮、魁梧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劈山,其姿态表情各异,或瞠目、或呐喊,或半蹲、或挺腹,或蓄势待发,或以雷霆万钧之势劈下。
该纪念银币正面图案(图1)为国徽、国名、年号,背面图案(图2)为“愚公移山”图。构图上,虚写的画面左侧,倚锄挽臂、刚刚走下“战场”的老者愚公,面对在后方辛勤劳作支援移山的妇孺,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宣讲着什么。这组人物的远处,是一道横卧的青山,山的上面,是无垠的天空。山上茅林修竹,翠叶葳蕤;天空辽阔淡远,无际无涯。整个币面显得朴拙纯粹,和谐自如,洒脱奔放,浑然天成,人物高大雄伟,神态逼真,局部彩色和喷砂反喷砂工艺的综合运用,使得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饱满,丰富多彩,立体感极强,生发着一种震人心魄的力量。画作突破了传统人物画的格局,不仅把裸体人像放入严肃绘画题材,而且让人物集中并列,顶天立地,占满画面空间,传达出一种团结一心,无坚不摧的力量。该币为长方形五盎司彩银币,规格80×50毫米,面额50元,最大发行量3000枚,由中国金币总公司经销。该币工艺精湛,主题厚重,又融入了国画大师经典作品的巨大能量,为众多藏家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