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票”信息你知多少,带你走进背后的故事
2019-07-22 16:47:58 来源:
1949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了第一套全国通用纪念邮票———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事业的开端,这枚邮票,被集邮爱好者称为“开国第一票”。
纪1邮票发行的背后,有哪些秘闻呢?本报记者采访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邓慧国,请他讲述邮票背后的故事,揭秘新中国第一枚邮票发行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仃、钟灵设计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召开,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正式成立,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等为副主任。
8月22日,华北邮政总局获悉新政协徽志图案已确定,派经办邮票发行事务的邓连普持函前往新政协筹委会,联系用新政协大会会徽为图案,印制纪念邮票。
当时,新政协筹委会办事组的钟灵热情接待了邓连普,同意承担邮票图案的设计工作。
同日,新政协筹委会函复华北邮政总局,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已有专人着手设计,制出图样后,当于八月底以前送至贵局”。
几天后,一幅由张仃、钟灵设计的邮票图案稿送到华北邮政总局。8月28日,华北邮政总局将此图稿报送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核批,并于8月30日正式请示印制邮票。
“张仃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设计家,他不仅设计了全国政协会徽、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还负责和参与开国大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美术设计工作,后来,他与中国邮政有着十分友好且紧密的联系,还设计过许多纪念邮票。”邓慧国回忆道:“1985年时,中国邮政成立邮票评审委员会,成员包括华君武、黄永玉等许多我国著名艺术家,张仃老先生当时就是我们的副主任委员。那时,我已经在办公室担任秘书工作,老先生们经常开邮票评审会,言辞犀利、一丝不苟,对每一幅邮票图稿的评价和要求都非常高,真的是非常高。他们经常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对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如今我回忆起来,当时紧张严肃的气氛,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由于当时全国各地邮资尚未一致,所以,这套邮票的面值“拟以整数并就各邮区均可通用为标准”。
其中,东北地区因币制不同,采用了单独处理的办法。为了不影响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东北地区一段时间内依旧使用东北银行发行的东北地方流通券(简称“东北币”)。分发东北售用的邮票,因币值不同,将面值按东北邮费资例加以规定,并在票面镌印“东北贴用”或“限东北贴用”等字样。
孙传哲整理加工
由于原设计图稿系铅笔画,上海供应处邮票科绘图员孙传哲按邮票样式对其作了整理加工,绘成制版图。
为什么张仃和钟灵设计邮票图稿完成以后,还要经过孙传哲的整理加工呢?这要从纪1邮票的铅笔画稿开始讲起。
“我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邮政系统工作后,一直没有离开邮票设计发行的第一线。因此,与张仃老先生、邓连普老先生、孙传哲老先生都比较相熟,也可以说,我算是他们带出来的徒弟。”邓慧国解释说:“邮票图稿设计完成以后,需要重新根据印刷技术、工艺的要求进行整理加工,这是我国当时邮票设计的基本特点之一。”
原来,在1985年以前,我国邮票设计稿件基本来源于“外约”。也就是著名画家在画完邮票图稿后,还需要按照邮票的规格、尺寸、比例等要求重新调整,并加入邮资、铭记等内容,这都需要专业的邮票设计工作者来帮助完成。“当时的纪1邮票,就是由张仃和钟灵两位老先生设计,再由孙传哲老先生进行整理加工的。”
“孙传哲老先生接到纪1邮票的图稿时,是张仃和钟灵两位先生画的铅笔绘稿。因此,孙老先生就要按照当时邮票要求的比例进行裁剪,并把旧币30元、东北币1000元、华北人民邮政这样的邮资、铭记安排进去。”邓慧国说:“孙老先生193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来又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1947年,作为绘图员开始了他绘制邮票的生涯。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新中国邮票设计事业的开拓者,也是中国专业邮票设计的前辈。”
“可以说,当下但凡喜欢集邮的人,哪怕是最初级的入门者,都不会不知道孙传哲的名字。在他40多年的邮票设计生涯中,先后设计和参与设计的邮票超过150套,创下了很多新中国之最,比如第一套纪念邮票、第一套特种邮票、第一套普通邮票、第一套航空邮票和第一套欠资邮票等等。”邓慧国回忆说:“他设计的邮票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也相当高。在1980年评选出的30套最佳邮票中,由他设计的邮票就有11套。退休以后,他还经常来单位指导工作。我们都很尊敬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份邮票印制合同
为了及时在全国各地发行纪念邮票,华北邮政总局此前已派邓连普专程将设计图稿送至上海,委托华东邮政管理总局上海供应处在当地联系厂家印制。
1949年9月19日,华东邮政管理总局上海供应处与商务印书馆上海发行所签订了《印制平凹版〈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合同》,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史上第一份邮票印制合同。
该合同共5章43条,分别就邮票之式样、数量及印价、邮票之印制、邮票之点交、印制之监视及甲乙双方的责任做了具体详尽的规定。
按合同规定,这套邮票系平凹版单色印制,总数470万枚,含“东北贴用”70万枚,于签约后18日内全部交清。
据了解,该票票幅为25x35毫米,以100枚为一全张,使用60磅西道林纸,打孔,不刷背胶。
每枚印价为人民币0.65元(旧币,下同),全部印价为305.5万元,订约日预付80%,共计244.4万元。其余的20%,共计61.1万元,于邮票交清时一次付清。
从目前所得资料来看,该合同对纪1邮票的印刷质量等有严格要求,监印及点交等手续也十分明确。
邓连普创造邮票志号
“在纪1邮票印制的过程中,邓连普老先生功不可没。邓连普老先生是新中国邮票发行工作的创始人之一,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讲,邓连普老先生的发明创造给所有人带来了方便。”邓慧国对本报记者回忆道:“邓老先生是邮票志号的创造者,我们现在熟悉的纪、特邮票的标号方法,就是邓老先生提出来的。以前邮迷在集邮过程中,难以清楚地了解邮票的套数和枚数等信息,很不方便。志号的产生,给集邮爱好者们提供了非常简便实用的邮票‘检索表’。”
提议给邮票编号的人就是邓连普,因为他本身就是个集邮迷。“1949年前后,邓老先生来到北京。他根据自己多年的集邮经验,向邮票设计家们提出给新发行的邮票印上编号的建议。”邓慧国说:“因此,纪1邮票上面就开始印有邮票志号和发行顺序编号。”
商务印书馆承印
设计完成、合同签订,纪1邮票的印刷进入实质阶段。历史上多次承印邮票及有价证券的商务印书馆对承印纪1邮票十分重视,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印制及管理队伍,由其下属的制版印刷厂动工印制。华东邮政管理总局上海供应处则派员驻场监印。
根据当年参加此项工作的老职工回忆:邮票画稿到厂后,先由照相间缩拍成阴版并晒到照相纸上,修正后再次缩拍成与邮票一样大小的阴版。
此阴版即用于在照相纸上晒制25枚(5x5)的子模组,子模组复制4次后拼成100枚(10x10)的阴版,然后拷成阳版在锌皮印版上晒成平凹版。“东北贴用”票因面值有异,故另制一套印版。印刷采用美制海力斯全张胶印机,使用对开白纸,1个印刷全张为4个邮局全张(100x4=400枚),打孔时切成4开,在电动打孔机上完成。
“我国专门的邮票印刷厂,是在1959年才成立的,此前的邮票印刷,都需要印书厂或者印钞厂的帮助。”邓慧国说:“邮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雕刻的程序,这在早期的印刷方式上,与印钞票或者印书很像,是非常先进的。”
“一般来说,雕刻的程序就是按照设计稿在钢板上刻字、刻画,再去翻版制成,总体而言,当时的邮票印刷技术分为胶雕套印和影雕套印两种,统称为雕刻版。其属于凹版印刷的一种,又称为雕刻凹版,是由专业的雕刻师按邮票尺寸1∶1反相将画面和文字等雕刻在钢板上,经过过钢轴、过版、镀铜等几个工艺环节后,作为印版印制邮票。这种邮票墨色厚实,线条轮廓十分清楚,有凸起感,艺术效果好,防伪性也很强。”邓慧国说:“但不足之处就是颜色单调,制作成本较高。因此,在当时,商务印书馆也采取了最先进的技术,用于雕刻和印刷纪1邮票,这是可想而知的。”
邓慧国在当年商务印书馆职工会筹备会文教科编辑的一份内部刊物中,也找到一篇曾经刊载的文章,详细地记述了承印纪1邮票的过程:
邮政总局为庆祝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揭幕,特发行纪念邮票八种(各地贴用及东北贴用各四种),合计四百万枚,承印股于上月十八日和邮政供应处签订了承揽合同,由上海制版印刷厂制印,规定纪念邮票须在政协会议期间分送各地发售,中途因图案改动而重制印板(版),致为期迫切。同仁们都深刻了解所负使命的重大,大家不分昼夜,忘去疲劳地努力制印,连续工作有达十九小时之久的。十月一日至三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全国各地一律放假三天,但印制同仁大家都抱着拿工作来庆祝得(的)热诚,仍旧不断地工作着。把一切设备上的缺点和工作上的困难,都克服过去。终于在本月起络(陆)续完成缴件,全部工作至十二日顺利完成。这鲜艳灿烂的庆祝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亦如期分布到解放区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邮票印数和合同签订日期略有出入外,这篇报道记录了当时商务印书馆职工加班加点紧张赶印纪1邮票的史实和印制工作完成的确切状况。从合同签订到全部印完毕,总共用了23天。
文中所提“图案改动”,则反映了当年邮票图案绘制的一个失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开印前的一处重要修改
1949年9月下旬,华北邮政总局派邓连普第二次赴上海联系纪2邮票印制事宜,此时正好纪1邮票样张印出,邓连普随即将样张函送华北邮政总局会计科审核。
当时负责邮票发行工作的赵山明曾长期经办邮票发行工作,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职业习惯,他对样张进行了仔细核对,发现了图案存在的问题,立即报告上级。
9月27日,华北邮政总局致函华东邮政管理总局:“本局邓同志寄来庆祝政协票样,经细阅发现图案灯笼上政协标志地球上端小旗应为四面,系代表四个阶级,而票样仅刻三面,必须改正,方可付印。飞机不显明,几至看不出,亦应改好。除另电邓同志外,特此奉达。”
同日,华东邮政管理总局上海供应处接到电话通知,立刻修改图案,送厂重新制版印刷,保证新中国第一枚邮票的完美。
由于纪1邮票印刷期间全国邮政尚未统一,为了避免各解放区邮政主管部门继续各自印制纪念邮票,华北邮政总局在纪1邮票尚未开印前,就将有关情况函告各解放区主管部门。
9月17日,华北邮政管理局以会字第130、131、132、133号公函,分别通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和华东、华中、西北邮政管理局。
公函内容大体相同:
兹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期近,本局为表示庆祝并纪念此人民盛典,特筹印庆祝及纪念邮票两类。其图案系由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设计,经呈奉交通部核准,由本局统筹印制,印就后即分发全国各邮区转发各局,俾可于同一日期发售,以期全国一律……上项邮票印就后通知外,特先函达,即请查照为荷。
10月4日,商务印书馆开始交付第一批印制完成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道邮票发行通令
纪1邮票在上海完成印制,所以分发工作亦由华东邮政管理总局代办。9月19日,北平邮政管理局会计股将分发各区邮票数量列表告知上海方面。
9月27日,华北邮政总局在致华东邮政管理总局的《华北邮政总局会字第138号公函》中将两套纪念邮票(即纪1和纪2)的“面值种类、印制数量及分配各区数量,再行列表随函附上”,并明确指出:“贵局将邮票分发之后,务请立即急电本局,俾本局通电各区定期出售,并请将发票单照副页,寄交本局会计科,以备查考。”
10月5日,华北邮政总局发出会字第73号通令,这是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通用邮票的第一通令,全文如下:
事由:为发行庆祝政协会议邮票
(一)本局为庆祝及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经印制邮票两类,一为庆祝票,一为纪念票,各分四种,除纪念票尚在印制外,庆祝票即将印就,不日由本局分发各局。兹将此票图案、面值及颜色开列如下:
图案:北京天安门图上有一大红灯笼绘政协会议标志。
种类:三十元,蓝色;五十元,红色;一百元,绿色;二百元,紫色。
(二)各局收到后,应自本年十月八日起开始发售,如在十月八日以后收到者,收到后即发售,一律售至一九五○年三月三十日为止。期满停售,停售以后其存在众手中者,仍准用以贴纳邮资,但并不掉换。
(三)购票人如有申请用发售首日日戳盖销者,可准照办,惟以自发售之日起一个月内为限,过期概不通融。
(四)此项邮票,已分发全国各邮区使用,惟发往东北邮区售用者,票面印有“东北贴用”字样,其面值为东北币一千元、一千五百元、三千元、四千五百元四种。
(五)至纪念政协会议邮票,俟印就时,再行令知。
(六)合行通令,仰各转知所属一体遵照。
此令
华北各邮政管理局及直属局
抄寄
华东、华中、陕甘宁邮政管理总局及东北邮电管理总局
发行:“盛况必属空前无疑”
本报记者在1949年10月上海出版的集邮杂志《近代邮刊》中,找到了一则该刊记者9月20日发稿的消息,对纪1邮票的图案、面值、刷色等均有描述。
文中称:纪1邮票“图案中尚有北京式建筑物及凌空飞机之背景,及群众擎旗游行情状,风格特殊,至为壮丽美观云。按此票乃人民邮政首次发行之第一套全国性邮票,又为象征新中国诞生之第一套纪念邮票,意义极为重大。届时发行,畅销全国乃至全世界邮人群中之盛况必属空前无疑。”
纪1邮票全套共4枚,面值分别为30元,蓝色;50元,红色;100元,绿色;200元,紫色。
纪1邮票全套4枚图案相同,均为雄伟壮观的北京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前精美的华表石柱。邮票票面图案左上角悬挂着大红宫灯,宫灯上镶嵌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下垂的流苏自然飘起,既巧妙地点明了主题,又使画面产生了强烈的动感。天安门上徐徐掠过的飞机、天安门前行进的游行队伍、彩旗飘扬、人流涌动,都给画面增添了动感和气势,充分表现出会议的庄严,生动地展现了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的热烈气氛。该邮票图案将盛大的历史场面,经过艺术处理浓缩在方寸之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喜庆色彩。
同时,纪1邮票分配给各邮区发售的具体数字,华北邮政总局在1949年9月27日致华东邮政管理总局的公函附表中作了规定。
其中,30元面值邮票总计发行100万枚,50元面值邮票总计发行120万枚,70元面值邮票总计发行100万枚,100元邮票总计发行80万枚。
纪1邮票(东北贴用)共发行70万枚,其中,面值1000元邮票总计发行20万枚,面值1500元邮票总计发行20万枚,面值3000元邮票总计发行15万枚,面值4500元邮票总计发行15万枚。
其中,纪1邮票(东北贴用)发往北平局的20万枚,分发关内各邮局柜台发售。关内贴用的70元和100元两种面值,印制时改为100元和200元。关内贴用的邮票面值为人民币旧币,东北贴用的邮票面值为东北币。
1949年10月13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致函华北邮政总局,要求添印该项邮票以满足社会需要。
根据本报记者所查到的《华北邮政总局会字地154号公函》所述:10月29日华北邮政总局复函称,同意将原多印数量(即12万枚)全部寄往东北邮电总局发售,因该邮票印刷成本较高拟不再添印。
10月14日,广州邮政管理局即与各解放区相继通邮。10月29日,华北邮政总局致函华东邮政管理总局,要求将纪1邮票四种面值各5万枚立即发给广州邮政管理局。
纪1邮票在新中国邮票史上创造了数个“第一”。邓慧国说:“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也是中国百余年来邮票上第一次印有邮票志号‘纪1’。而且,作为新中国邮票,其第一次印有北京天安门城楼图案。”
更重要的是,作为新中国邮票的“第一枚”,其记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记录了新中国的诞生,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和深厚的历史价值,是名副其实的“开国第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