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中的爱国情愫
2019-09-18 16:58:24 来源:
1981年5月,邮票设计家孙传哲随中国邮政代表团赴奥地利参加维也纳WIPA国际邮票展览会。此次盛会的开幕式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花园举行,他被群芳争艳的美景所吸引,月季花大形美,花香浓郁。出于职业的灵感,他油然萌生了设计月季邮票的愿望。月季的故乡在中国,月季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如果把月季花搬上邮票,不仅为中国名花系列邮票锦上添花,而且月季花色、花型观赏效果非常好,集邮者一定很喜欢。回国后,孙老向邮票发行局领导提出了这个建议,之后此事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1982年年底,《月季花》邮票选题被列入1984年邮票发行计划,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心愿变为现实,孙老兴奋不已。创作的激情促使他立即投入到邮票设计工作中,几乎跑遍了京城所有的公园,细心观赏月季,实地拍照、素描,翻阅了许多花卉资料,并走访了北京园林局和一些园艺专家,回到画室中一连十多天构思设计,出于反映传统的理念,此稿画的是单瓣月季原始品种,花色虽好,但朵小单调,效果不很理想,第一次图稿被否定了。
孙老重新构思时以现代月季为素材,他连续奋战了3个月,拿出了第二次画稿6幅,这次画的月季重瓣大花,朵形多样,层次分明,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我未能欣赏到孙老介绍的第二次手稿,他只拿出了二稿的6幅黑白照片,或许是黑白照片的光影效果,绿叶青黑的背景与浅彩的月季花朵形成强烈的反差,但色彩与花瓣的层次都没有显出来。孙老解释说,之所以给我看二稿的照片,是因为原以为比较满意的这次图稿也没有用上。
孙老说起了事情的经过。他当时信心满满地拿着精心绘制的图稿,向北京园林局局长、月季专家汪菊涵请教时,汪局长沉思片刻后介绍说:18世纪以前,欧洲的花园里很难见到一年多次开花的月季,直到1792年中国月季通过印度传入法、英两国,给欧洲蔷薇带来新的变化,特别是杂交茶香月季成了现代欧洲月季的鼻祖,欧洲各国逐渐创造出的现代欧洲月季,大部分是中国月季的后代,已在欧洲繁育出2000余个品种,中国月季给世界花卉事业带来了繁荣。国运紧系花运,旧中国民不聊生,谈何花卉科研培育,反被从我国引去月季原种的欧洲多国培育出的连续开花、大花品种的现代月季超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园艺事业十分重视,许多公园建立了培植月季的专业团队,成立花会,举办花展,开展科研,扩大开发,不断创造出新的品种,为祖国的花卉事业锦上添花。汪局长加重语气说:“中国邮票,最好是画我们中国自己培育的月季。”听到这里,孙老顿时醒悟,花无国界,花卉邮票固然要讲求色形兼美,但花卉的经历与内涵却反映国情历史,里面有一个国情教育问题。孙老毅然采纳了汪局长的建议,毫不犹疑地放弃了曾经倾注心血的第二次图稿,以激情和更旺盛的精力扑在第三稿的创作设计工作中。
我国的月季有近千种,可分为南方品种和北方品种。为了最佳选材,1983年4月,孙老专程到江南苏州、上海、杭州等地,深入到花圃和花卉名人家中写生绝品月季,回京后他忘我地工作,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采用水粉画形式,把中国画和西洋画法相融合,运用西洋画的色彩、中国画的勾线,精确地描绘了中国月季花艳丽的色彩和丰满动人的花型,全套6枚邮票上的月季新品种均为当时国内近期培育的名贵珍稀品种。第1图“上海之春”,1979年由上海周圣希用西洋月季“水仙花”作母本,“白骑士”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花呈淡橘黄色,花瓣上像蒙着一层白色的轻纱薄雾,有香甜味,像春天一样美丽;第2图“浦江朝霞”,1980年由上海毛洪元用“露丝美”作母本,“自由之神”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花色正面血红,背面深红,并带有金光,与上图月季同为中国茶香月季和中国月月红的后裔;第3图“珍珠”,1982年由上海周圣希用“爱克司夫人”作母本,“间奏曲”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花朵为罕见的灰白色,中间淡黄瓣尖有淡紫晕,并有独特的珍珠辉光,花型美丽别致,香味清雅;第4图“黑旋风”,1963年由杭州花圃用“墨红”作母本,“白拉克”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花朵深紫有绒光,花瓣多达90瓣,显得庄重、典雅、高贵;第5图“战地黄花”,同上科研人员用“伊丽莎白女皇”作母本,“黄金节枝”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花开淡黄,全部开放后有红晕,极具清淡圣洁之美;第6图“青凤”,1984年由上海周圣希以“爱克司夫人”为母本,“间奏曲”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因与“珍珠”为同一父母本在不同年份分别培育而成,所以二者为姊妹花,花色阴冷素净,四季常开,花型动人,似丽人亭亭玉立。
此稿月季图既展现了中国月季科研培育的新成果,又美丽别致,绽放出方寸异彩。邮票开印时,孙老守在印制机旁,目睹自己设计的画稿变成一张张邮票版张飞速流淌,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为《月季花》邮票诞生而欣慰,有一种完成了使命的喜悦,更为在花卉中领悟伟大祖国国运昌盛、国力增强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