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票之争终可尘埃落定
2019-10-09 14:57:19 来源:
2015年《集邮》杂志第12期发表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司原司长刘建辉《“猴票”设计印刷过程中尘封的秘闻——“庚申年”邮票发行轨迹轮廓复原》(以下简称“申”文)一文中,再次肯定了邵柏林4431600套这组数字是准确的。他不仅找到了这套邮票设计者邵柏林进行核实,而且还找到了管邮票发行档案工作人员之一的韩淑敏女士进行验证,其结果完全一样,应当说这是一组具有权威的数字,因为这组数字是从邮票发行档案中查到的。众所周知,即使邮票档案中有类似这样的具体数字,普通集邮者也很难查到,只有像邵柏林和刘建辉这样的权威人士才能查到这样的权威资料,因此《庚申年》邮票发行量之争应当尘埃落定了。其实十年前就已经“落定”,只是有少数人不相信,甚至想尽办法予以否定。“申”文说,“那么,‘庚申年’合格的成品是多少呢?也就是说,它的发行量究竟是多少呢?邵柏林告诉我,经过检验合格的数量为4431600枚,这是在‘庚申年’邮票印制完成后,他在邮票厂档案中查到的数字。为了验证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我专门找了原邮票印制局局长助理,一直负责邮票生产调度工作的韩淑敏,她不仅是在北京邮票厂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的老同志,也是按国家邮政局要求,参与了2000年后抢救整理‘文革’后邮票发行档案工作的人员之一。韩淑敏和她的同事经过查找当时记录,告诉我:‘庚申年’的发行数量是4431600枚。这两个不同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向我提供的数字完全一致。我由此断定,原计划准备发行500万枚的‘庚申年’邮票,由于印制过程中出现的邮票‘挂脏’,致使成品率大大降低,最后只有检验合格的4431600枚入库,从而比原计划发行500万枚,减少了568400枚”。
读完“申”文后,也同时澄清有关邮票“目录”上关于800万套和500万套之说的来龙去脉。笔者在阅读邵柏林《史可鉴事也可鉴人……》一文中的附图上填写的500万套发行量数字有些不理解。认为既然当时报送的发行量就是500万套,为何“目录”上出现800万套之说呢?这次也从“申”文中找到了答案。“申”文说:“从1981年到1984年,在目录上是没有发行量资料的,而最早刊登邮票发行量的是198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刊登的‘庚申年’邮票发行量是800万套。1986年版、1987年版、1988年版,到1989年版都标注‘庚申年’的发行量是800万套。1990年没有发行邮票目录。而到了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恢复编辑发行,但‘猴票’的发行量一下子却变成了500万!而后,历年‘猴票’发行量都沿袭了1991年版的数量,即500万套”。500万套是当时报送的数字,如果印刷过程中不出现问题,就能按报送的数字印刷发行500万套,因为邮票印刷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油墨问题(挂脏),而没有印到500万套就停机了。这在集邮界有多种发行量说法时,也可印证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