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市场也有“老龄化”
2019-12-25 14:32:25 来源:
在济南华夏齐鲁文化城,搬迁后刚开业不久的邮票钱币市场上空荡荡的。
集邮研究会17个省份500多会员
在济南天桥区车站街和经一路路口,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旅人拖着箱子背着背包,像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样,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就在这里,有这么一处建筑,日日夜夜看着门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它就是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
推开这扇门,橱窗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古老信件;门口的一个邮筒,把思绪拉回从前;雕花的木质楼梯古朴幽雅,让时光也按下了暂停键。说是博物馆,其实这里还是车站街邮政支局,一个真正能写信寄信的地方。
“这里是我们黄河集邮研究会的活动基地,有小型的活动都会在这儿举行。”展庆堂是黄河集邮研究会的会长,作为济南为数不多的专门研究集邮的协会,2014年创建的黄河集邮研究会在全国享有盛誉。“从一开始只接受黄河流域的九个省,到现在发展为全国17个省了,现在的会员已经有500多位了。”
在这个研究会里,来自天南海北的集邮爱好者会集在一起,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11岁。用展庆堂的话说,这些会员分三种层次,有的是普通的集邮爱好者,单纯喜欢;有的会组织邮集、写文章、论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层次最高的,会组织邮集参加国家甚至世界的比赛,这些“小有成就”的会员,能占到一成左右。
每季度出会刊,经常组织集邮活动
展庆堂今年已年过花甲,从喜欢上邮票,到现在成为集邮研究会会长,已经有34年时间了,而他和邮票结缘也十分偶然。“几十年前我还上班的时候喜欢阅读报纸,每天都去买,在报刊摊前面,就是济南的集邮公司。”
展庆堂回忆,有时候报刊摊出来得晚,他就去对面的集邮公司转转,“里面有各式各样我没见过的邮票,红楼梦的、桂林山水的、金丝猴的、古代钱币的,和我们寄信时贴的普通邮票真不一样,我就想,还有这么有趣的邮票呢。”一来二去,邮票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如今成为集邮协会会长的展庆堂,也精心维护着这个志同道合的集邮爱好者的根据地,“现在协会有秘书处、编辑部,还有专门研究集邮方面的学术委员会,编辑部每季度出一期会刊,里面就是各种关于集邮的知识和会员的投稿。”他拿出一本《黄河集邮》杂志,里面分为好几个板块,黄河邮讯、黄河文化、票品研究、学术争鸣、邮人行踪、邮展指南等一应俱全,是一本真正属于集邮人的小天地。
展庆堂说,协会里有3U,也就是集邮、交友、旅游,因此,协会经常会举办各种活动。协会每次活动的纪念品也很特别——他拿出一沓厚厚的信封,不同的信封上面是各种不同活动的邮戳和邮票。粗略看下来,有协会成立周年封、会员活动日纪念封、泉城马拉松纪念封等等。“每次活动都有一个纪念封,这些都是精心设计留作纪念的。”
有的年册售卖价格还不如邮票面值高
邮票爱好者有自己的根据地,但是对于邮票市场来说,却是另一番场景。
和展庆堂一样,在济南英雄山华夏齐鲁文化城负一层,也有一位痴迷集邮的爱好者。王华(化名)刚刚带着他的家伙什儿来到文化城没几天。就在几天前,位于义合北街诚通文化城的济南唯一邮票市场拆迁,卖了二十几年邮票的他和其他的十几个商户一起迁到了这里。
这座地下市场内,十几家售卖邮票、钱币的商铺在此生根,然而许是工作日的原因,偌大的市场内只有零星顾客光顾,更多的还是卖家自己在店里打发时间,或是去隔壁店里转转。
王华的店里有两个玻璃柜,其中一个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邮票,另外一个则摆满了各种钱币。“现在邮票都不好卖了,只能另寻点营生,这不收藏钱币很火,就弄来点钱币一块卖。”王华的电脑上还显示着刚刚在看的页面,上面是邮票年册的价格行情。每天,王华都会看一看市场的情况如何。“从1992年、1993年那块,市场就不太好了,然后反反复复的,2015年、2016年好一点了,现在又不太好了。”近几年的年册,售卖价格甚至还不如邮票本身的面值高。
市场日渐低迷,邮票面临传承难题
“伤心啊。”集邮集了很长时间,王华对这些邮票积攒了很多感情。看着邮票市场日渐低迷,他也时常回想起当年邮票风靡的时光。“现在行业里年轻的不多了,40多岁就属于年轻的了。顾客也是,年轻人很少很少了。”他感叹,“以前靠写信,现在不写信了,连邮票都快失传了。现在的孩子哪里还见过邮票啊。”
“我们攒下的这些邮票和邮册,传给儿子他不喜欢,再传给孙子也不要,慢慢地这些东西就被扔了。”王华说,其实这些代表着文化传统的东西,应该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邮票,传承下去。“就像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邮票,都有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也是一种文化。”邮票代表和记录着历史的发展,王华迫切地希望这项文化能够继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