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卢沟桥”
2020-03-02 21:21:22 来源:
当北京传来了文化名人联名发起保护书信抢救家书的呼吁的时候,我们多少有些无奈地看着这传承着多元文化因子的家书正渐渐远去!一个半多世纪以来,我们的集邮嗜好伴随着书信文化而成长而蓬勃而兴旺发达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以为这正是当前集邮活动后继乏人的最重要原因。我们都是资深邮迷,我们一辈子都享受着魅力邮票带给我们身心无比的愉悦,我们是多么地希望邮票这个好东西明天能传承下去,让新一代的青少年也能坐享这个收益无穷的嗜好!
在电子邮路密胜蛛网手机短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如何让当今几乎都不寄信的大中学生爱上邮票,我在《基础集邮学》的课堂上身体力行,大胆改革,力图用邮票隐含的无穷魅力倾倒课堂上的学子。我认为在时代急速变换的关键历史时刻,切切不可“假大空”,否则将贻误战机。而说一千,道一万,唯有让他们真正爱上邮票才是硬道理。
课程伊始,正逢全国上下海内海外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网上大学生的讨论更是如火如荼,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如何理解和看待“正面战场”与“敌后游击战”的关系,如何对待广大国民党军队中血战沙场的爱国将士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中流砥柱的关系,进而联系到海峡两岸的统一,成了大学生讨论中最敏感的热点。身为大学教师,如何以有深度有力度的学术见解说服高校学子,成了一个高难度的课题。我以一个资深邮迷的敏感,觉得邮票在这方面应当可以有所作为。我在重新审视了新中国50多年来发行的抗战题材的纪念邮票图案上有了重大的发现,我从浩如烟海的邮票中提取出三枚“卢沟桥”邮票,即1952年发行的“抗日战争15周年纪念”中的“卢沟桥风云”、1985年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邮票中的“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以及1995年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邮票中的“卢沟桥中国守军”。我把三枚不同时期发行的“卢沟桥”邮票同时放置在多媒体的实物展示台中,清晰地投影在课堂的大屏幕上,然后开始了我的对比演讲:
1952年的“卢沟桥”以天上的风云来体现七七事变;1985年的“卢沟桥”以木刻艺术展示头戴扁形钢盔的国民党军队奋起抗日的场面,1995年的“卢沟桥”以震撼人心的历史黑白照片展示了国民党抗日军队严阵以待的英姿。从1952年空无一人的刻意回避,到1985年的以美术作品艺术的再现;从1985年美术作品的艺术再现,到1995年黑白历史照片的新闻真实,三枚“卢沟桥”先后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各敌后抗日游击队的战斗画面的邮票组成了三套的纪念邮票,形成了完整的抗日战场的画面,无声的邮票上踏踏有声着实事求是的前行步伐。邮票是极为严肃的国家名片,也是政权意志和政治观念的高度浓缩,是时代的档案,也是无法造假变更的历史留录。试问天下还有什么物件,能以三纸方寸就真实生动准确地展示历史评说的观念变迁与时代进步?! 我讲解至此,全场的同学都鼓起掌来,我想他们当中可能有许多人是平生第一次为邮票而鼓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