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枚铁路建设邮票以它为原型
2020-03-18 19:46:27 来源:
近日,重庆大渡口区正式公布了第二批1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一座始建于1938年,名为煤窑桥的铁路石拱桥入选。煤窑桥为东西走向的实腹式桥,共有12个孔13个桥墩,由就地取材的条石砌筑,经久耐用。除了其本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煤窑桥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新中国第一枚铁路建设邮票以它为原型。
依山而建 12个孔13个桥墩
煤窑桥位于大渡口区长江北岸猫儿峡临江山间,成渝铁路石场车站附近。当年,石场车站是成渝铁路上的一个四等小站,因猫儿峡山体距离长江边过近,为扩宽铁路,方便铺设轨道,安放钢轨,煤窑桥应运而生。
1950年动工,耗时两年的成渝铁路,于1952年7月1日全线通车。505千米的铁路线中,共建有大大小小的铁路桥梁四百余座,长约2千米、宽约5.5米煤窑桥规模虽不算大,却有着自己的特色。
大渡口区文管所所长李国洪告诉记者,煤窑桥始建于1938年,1941年后全线停工,1950年续建,“煤窑”二字是因附近原有白塔煤场而得来。12个孔13个桥墩,5米一跨,连同桥头挡土墙通长约2千米,桥面宽5.4米,高15-25米不等。记者注意到,煤窑桥墩台为石砌,桥面桥墩均为条石砌筑,就地取材的建造方法让这座实腹式桥不仅经久耐用,还节省了许多水泥。
纪念成渝铁路取得的成就
那么,这座桥是如何登上新中国第一枚铁路建设邮票的呢?
1952年10月1日,适逢新中国成立三周年国庆之际,国家邮电部邮政总局发行了一套4枚的“伟大的祖国——建设(第二组)”特种邮票。以建设为主题,票面图案取材于淮河水闸、成渝铁路、石油工业、国营农场4种图案,分别展示了新中国在水利、交通、工业、农业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掀开了我国铁路建设的新篇章。国家著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先生便以煤窑桥为原型,创作了我国第一枚铁路建设邮票的原画稿。
红色的邮票上,冒着白烟的蒸汽火车在十二孔桥上疾驰,桥依山而建,远望气势巍峨。该邮票为雕刻版,长45毫米,宽19.5毫米,原画稿由孙传哲先生设计后,再由著名雕刻师孔绍惠精心雕刻,深受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年内建好文物保护标志碑
李国洪介绍,之所以煤窑桥能入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是因为其历史价值——它和成渝铁路修建以及铁路的重要时间节点挂钩,即1987年成渝线电气化后,煤窑桥不再铺轨,自此成为老成渝铁路线上的一个象征性景观;二是其艺术价值,它的建造属于铁路和拱桥的融合建筑类型;三是因为它对研究大渡口区桥梁发展史和桥梁建造工艺具有重要的建筑价值。
如今的煤窑桥桥体保存完整,桥墩野草丛生,不时也有附近的村民自桥上经过。实际上,煤窑桥因地处高山陡坡,弯道多,不利火车安全高速行驶。早在33年前,它便“光荣”退休。
记者了解到,1987年,成渝铁路实现电气化改造,运输能力增加一倍的同时,当地从背面山体打通汤家坨隧道,火车从此改道行驶。邮票上火车从煤窑桥呼啸而过的场景,也只能成为追忆了。
关于该桥的保护,李国洪谈到,如今区文管所已经为煤窑桥建立并完善了相关文物档案,今年之内,会在桥附近建好文物保护标志碑并划定文物保护范围。“落地到桥附近的街镇,我们会敲定落实好专门的保护人员,对桥进行妥善的看护。”李国洪说,针对文化旅游的功能性服务,未来会根据当地区域规划,继续挖掘桥梁背后的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