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版张的来源及其发展历程
2020-04-11 16:02:56 来源:
有一天,英国贵族罗兰·希尔在乡间散步,看到一位姑娘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封信,只在信封上看了一眼就说:" 我没钱收信。" 便把信退给邮递员。于是双方发生了争执。希尔走上前去,慷慨解囊为姑娘付了邮费。姑娘很感动,笑着对他说:"这是我未婚夫的来信,他知道我没钱收信,便在信封上做记号。
这角落上的十字,表示他平安;这里的圆卷,表示他已找到工作。"姑娘的话给希尔很大启发,经过几年的反复考虑,终于想出了办法:降低邮费,一便士交寄一封信,并由寄信人在信封上贴上"邮票",以示邮资付。
美国大量发行小版张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小版张的狂轰滥炸,更是没有节制。应当说,《二战历史》5小版与《世纪之庆》10小版(其实都是小全张),充分宣扬了山姆大叔的观点,而发动民众投票参与也是很成功的。
由性感明星梦露挑头的好莱坞影星系列小版张,设计也比较讲究。后来,什么《乡村与西部音乐》、《爵士音乐》、《歌剧演员》、《传统飞机》、《国内战争》、《西部传奇》、《民间英雄》、《经典影片中的魔鬼》……连篇累牍,设计就比较粗俗了。据我的印象,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纪念邮票也都以10枚一小版出现。美国、德国的小版张,经过外汇折算,在上海静工邮市要卖到六七十元人民币-版,问津者寥寥。
小版张"西风东渐",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等的邮票发行中,小版形式越来越多。日、韩的版式,所含枚数一般在10枚左右。如日本为"集邮周"发行的小版张,或为"书信日"发行的漫画或异形邮票小版张,装饰性和趣味性都很强。1990年的地方花卉版张,含4种花卉邮票;实际上越出了"小版"的范围,发行后大受欢迎,升值很快。
韩国抓住了本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题材,发行系列的"小全张+小版张"--二者齿孔相连,小全张含低、高面值的邮票一套2枚,小版张含低面值邮票9枚、高面值邮票3枚,底图则充分展开了对古建筑与文物雕塑的描绘。相比而言,新加坡、泰国的小版张,更注重实用性。如1997年的新加坡《地面运输》邮票,除了发行有面值的邮票、小全张外,还发行了含20枚自粘邮票的小版张,其邮票不印面值,而印"仅供当地地址使用"一行文字,这是一种面值可以浮动的单位邮票。
小版张的纸边上印了条形码,没有更多的装饰图画。泰国1999年纪念儿童节的《儿童画》小版张,含20枚邮票;2000年的贺年花卉小版张,每种含12枚邮票--上述邮票都是低面值,主要以邮票本身的图案拼组成绚丽的大幅图画,基本上维持着类似小全张的功能,没有泛化出更多的专为收藏而增添的花花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