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73“科学家”版票市场浅析
2020-07-30 17:29:41 来源:
J173“中国现在科学家(第二组)”邮票(以下简称“科学家”)发行于1990年10月10日,全套4枚,发行量为1814.15万套,邮局印刷配套全张为36.283万版,设计者杨谷昌、刘向平。此套邮票发行后不久,便有人指出在(4-3)20分“侯德榜”的制碱工艺示意图的原料标注有误,并且将二氧化碳(CO2)气罐错印成有机碳烯(CH2),还有在该票整版中第47枚位置上漏印“+”号......。此后,在众多集邮爱好者的不懈努力下,不断有新研究成果公诸于世。J173“科学家”邮票存在的多种错误引起全国集邮爱好者的浓厚兴趣,逐步形成了收藏、研究、投资该套邮票的群体。
笔者也是对此套邮票颇感兴趣,并于近日去北京马甸邮市准备购买几版J173“科学家”版票研究一下,可是笔者寻遍马甸邮市里的每一个角落,能在市场里看到的J173“科学家”版票总和不到100版,而且,大部分版票品相都很差。而发行量三、四十万的03年小版张,任何一个品种在市场上都可以找到上千版的货源。笔者粗略计算了一下看过的这不足100版的J173“科学家”邮票,不通齿版票与通齿版票的比例大约为1:7,由此验证了一些资料上统计的不通齿版票与通齿版票为1:8的比例是有一定根据的。是什么原因使J173“科学家”版票如些之少呢?下面笔者来简单分析一下:
1990年的全国新邮预定户是多少呢?邮人的普遍说法为1300万,还有人说为1500万。但依笔者分析这两个数字都不太准确,让我们用当年的邮票发行量来验证吧!1990年发行量最少的邮票是J170“李富春同志诞生九十周年”,发行量为1516.15万套。发行量最少的小全张为J172M“1990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发行量为748.25万枚。当时全国大部分地方实行的是邮票和小型张可以分开预订,也就是说当年专门订邮票的预订户绝对不会超过1516.15万人,去除库存、出口、首日封、原地封、极限片消耗等等,所以,当年全国新邮预定户为1000万人更为准确。仅此一项就消耗掉J173“科学家”版票20万版,加上1990年该票发行以来总公司和各地集邮公司制作首日封、原地封、极限片、邮折、礼品册以及人们用于实寄通信所消耗的数量更是非常可观。特别是在1992年-1995年、1998年-2003年时间如此之长的邮市低迷期里,题材和设计都很一般的J173“科学家”邮票更是被大量消耗,许多邮商将该版票撕开,用邮票边纸捆成100张一捆,向集邮者和寄信者大量出售。就是现在您也经常可以在邮市上看到大量成捆和破版的J173“科学家”邮票。还有许多人将整版中左下角的缺“+”号四方连撕下出售或收藏。这就使J173“科学家”版票存世量更为稀少。而且最为珍贵的缺“+”号票恰恰就在左下角,导致出现软、硬折伤的比例很高,全品相的存世更是少的可怜。保守估计J173“科学家”缺“+”号四方连存世量约为3万个,版票存世量约为1.5万版,而不通齿版票的存世量恐怕不足2千版(全品相的存世量恐怕要打对折)。
许多人把J173“科学家”邮票中(4-3)“侯德榜”缺“+”号邮票称之为“小蔡伦”,蔡伦错票是把其生年“公元?”错印成“公元前?”,多标一个“前”字,而“侯德榜”错票中则漏印了一个“+”号,同为一字之差,一多一少。从集邮专业分类讲,设计出错为错体,印刷出错为变体,两者都是设计出错,“蔡伦”错票是在修改印筒时整版50枚票漏刻下其中一枚而形成的错体,“侯德榜”则是因为核对疏忽造成整版邮票中第47枚位置上漏印一个“+”号成错。尽管原因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每版都只有一枚错票。如此多的巧合,真乃神来之笔,天工之作。所以,把“侯德榜”错票称之为“小蔡伦”也是十分精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