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携手设计师展现非遗之美
2020-10-26 16:34:25 来源:
作者:杜洁芳
果洛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与设计师合作制作的茶具
本报记者杜洁芳文/图
穿过金属纳米的“设计任意门”,走入悬挂蓝印花布、丹寨蜡染等的“百鸟林”,一个充满现代设计感的世界迎面而来……8月3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2018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以下简称“上海设计周”)以沉浸式互动装置体验给参观者带来了非同寻常的设计之旅。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六大主题展区、3天不同主题大串演、近百位设计师纷至沓来,上万件全球设计新品和时尚潮品,在设计周上一一亮相。
设计周上,除科技、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内容令参观者目不暇接外,由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带来的非遗跨界设计作品展及相关论坛也显得与众不同。
非遗+设计:
融入当代生活展示不同色彩
作为2018上海设计周首批共同模式合伙人,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带来400余件作品,分为四大板块,包括非遗跨界设计新品区、非遗跨界设计精品及研究生作品区、大型公共艺术作品《百鸟林》以及非遗传承人对话论坛,以非遗传承人和设计师携手合作的新姿态在此亮相。展出的非遗跨界作品涉及多个门类,给人一种穿梭于传统和当代艺术的新体验。
上海展览中心一楼展厅,穿过金属纳米的“设计任意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沉浸式公共艺术装置《百鸟林》,这是由四种非遗织染绣艺(蓝印花布、丹寨蜡染、阿坝羌绣、苗族百鸟衣)营造出的一个非遗传统手工艺的鸟林天堂,几米长、不同颜色的绣布自穹顶“倾泻而下”,置身其间,宛若在百鸟啼鸣的森林中穿梭。
穿过《百鸟林》,径直走进去,便被非遗跨界作品展区的人声鼎沸所吸引,独特的设计,融汇了非遗手工技艺的各式跨界作品,吸引着参观者在此驻足。在一个蓝染家居沙发前,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正耐心地为参观者讲解蓝印花布的历史。他说,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是过去女子的时尚单品。随着社会的变迁,蓝印花布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蓝印花布与现代设计结合,让其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吴元新说,“蓝印花布本身就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结合当代设计可以延伸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的物件还是小的生活用品,都可以注入蓝印花布的元素。”
除了服饰、箱包等被注入非遗元素,深受女孩子喜爱的娃娃们也在传承人的手中面貌一新。“民族风”的小巧披肩,大气别致的拼接连衣裙,由“娃圈”资深服装设计师徐加佳牵手三郎木来等非遗传承人跨界合作的藏族风娃娃服饰,赢得不少观众的赞许。
传承人+设计师:
嫁接传统与创新
上海设计周上的非遗跨界作品在受到参观者青睐的同时,也使人们思考一个话题——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媒介,一手牵着设计师,一手牵着传承人,很好地促成了两者跨界,使非遗的活态传承因现代设计的创新多了一种可能。
2015年至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举办了16期非遗研修研习培训班,逐步探索出非遗跨界创新的研培教学模式,通过开设跨界创新的专题讲座和课程,特邀了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来到研培课堂与传承人跨界合作。据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介绍,传承人与设计师的牵手将非遗之美转变为符合当代生活审美的新时尚,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新探索。
上海设计周上,一件由国家级非遗项目羌绣代表性传承人李兴秀和设计师秦旭合作的“浴火重生”礼服格外引人注目,礼服上衣部分是白色线条绣成的花卉图案,颜色简单大方,和通常印象中民族刺绣浓墨重彩的配色大不相同。李兴秀介绍,礼服上的图案运用了羌绣中的传统图案,设计师又从传统民族刺绣中挖掘了“素绣”的针法和红白配色,再加上现代设计使这件礼服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秦旭认为,我国服饰设计应该融入非遗元素,而如何融入对设计师来说是一生的功课,跨界的前提是设计师必须领会非遗的内涵与精髓,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代审美又包含非遗内涵的作品。
传统如何坚守
创新如何突破
吴元新调研时了解到非遗传承人刘大炮生前一直坚持“本真性”的传承,以复制老的蓝印花布纹样为主要的传承方式,左顾右盼不敢创新,影响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是吴元新这些年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他说,非遗传承发展不仅要对其历史价值、传统技艺予以坚守,也要通过设计创新,使传统技艺和当下时尚相结合并被大众喜爱。“没有需求和市场,非遗传承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但反过来说,创新又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只有了解传统,学习传统,才能把传统中的优秀精华用于现代设计中,才能把设计、创新做好。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张毅则认为,设计师与传承人的跨界体现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的核心、以当代时尚理念作为包装的新的设计思路。二者的融合可使当代设计更具传统意味,也使非遗能够有效创新。
元代遗珍:罕见【至大通宝】折十母钱
(献福寿山石) 至大通宝系元武宗至大三至四年(公元1310-1311年)铸造。铜质光背,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型,蒙汉两种文字。元宝大
2020-10-26 14:29
上海国际艺术节公布“扶青计划”6部委约作品
原标题:上海国际艺术节公布扶青计划6部委约作品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板块,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以下简称扶青计划)已走
2020-10-26 13:46
画家巨然的几幅名画解析与艺术风格
藏品投资网11月26日讯 画家巨然在北宋期间,为谋求在北方的艺术地位,不得不效法李成之作,如仿李成的寒林山水,在构图和笔法上都略异于
2020-10-26 11:19
考古文博学院在太原发现西汉木质简牍等文物
原标题:考古文博学院在太原发现西汉木质简牍等文物 2018年4月至9月,考古文博学院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太原东山古墓祔葬墓M
2020-10-26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