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饶毅:AI=ArtificialIntelligence,暂时还是伪智能
2022-03-01 04:22:23 来源:
昨天下午,“未来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一个奇点的来临——人工智能似乎到了超过人脑智能的时刻,当这个临界点到来的时候,旧的社会模式将一去不复返,新的规则开始主宰世界。
吴恩达介绍了百度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领域的最新成果。而以吴恩达为首的AI科学家们和实践者们认为,自然语言分析是AI最后的难关。
饶毅教授对此很不以为然,他首先诙谐地说“AI是伪智能”。在随后的圆桌中,他表示,我们连动物脑袋都还没搞清楚,AI也达不到动物大脑的标准,更不要说人脑。
“而且语言的加工是人脑功能的一部分,仅仅识别语言和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在层次上有很大差别。而人类还具有感情等更高的不同层次的功能,挑战依然很多。总之,搞AI的人要学一些生物。”
虽然一下把AI的重要性拉低了,饶毅老师还是很期待继续看到人脑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合作。我们欣赏大脑,不是因为大脑很强大,而在于它充满奥妙。AI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试图做人脑能做的事情。
饶毅很反感“未来学家”这样的说法,他认为“如果有未来学这个事情,就没有这么多股市的垮台,已经是经验之名,未来学家都是伪科学家” 。
在他看来,脑研究有很多奥秘,但其中目前为止对于人工“伪智能”的帮助不大。科学家们希望看到过去,对人类最大的过去是脑的功能如何建立,脑是如何起功能,在这样基础上,也许在哪一天可以帮助大家预测未来。
以下是饶毅完成演讲稿(略有删减和修改):
我对于参加未来论坛忐忑不安,因为我觉得未来特别难以预计,特别对于研究国科学的人。而且我不认为有未来学家这个字,事实上英文也是说它是未来家,意思说未来不能研究,但是可以乱说。
如果有未来学这个事情,就没有这么多股市的垮台,未来学家都是伪科学家。我们做计算机、研究信息的人都很喜欢讲人工智能,甚至第一位演讲者经常把大脑拎出来讲一讲,对于我这种人来说看着是比较恶心的。
原因是我们做人工智能的人,或者他们做人工智能的人,和我们做脑研究的人是两类截然不同,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人。做AI的人是为了通过他的想象,通过现有技术的不断推进,建设出一个有一定某种功能,可能是智力功能。
我们在讨论的机器和算法,这是非常伟大的,给人类带来很大的推动。但是他们心里颤颤巍巍,一定要把这种发明叫做人工智能,当然叫人工智能还是伪智能,看你怎么翻译,特别是从我们生物学角度认为是比较伟大的伪智能。我觉得与其不负责任的讲100年以后的事情,不如我给大家讲一下我们研究大脑会是什么感觉,我们的感觉跟人工智能不一样,人工智能的人或计算机的人做一个发明就觉得我们多么伟大,其实他是在歌颂我们的人脑多么伟大才能做这个事情。
做神经科学或者脑研究的人,每做一个研究就觉得我们就懂这一点点,脑后面还有那么多东西,不断提醒我们是多么的愚蠢,特别是科学家多么愚蠢。虽然我们是人类智力之光,但是是愚蠢之光。
我简单讲一下主要是我们实验室没有发表的工作,也可以叫做未来,只是这个未来是在下面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其他人就可以看到的。
人脑当然毫无疑问是已知世界最奇妙的物体。宇宙或时间,那些东西我们最后搞不清楚,不知道它有多奇妙。而人脑我们知道它很奇怪,可是我们不能解决它。在没有任何科学以前就有人思考过什么是灵魂,什么是大脑。
我猜想,如果要我作一个对未来的预测,第一个需要了解的就是大脑。
当所有科学消失之后,还有人在思考大脑是怎么工作的,所以先有大脑才有人类社会,才有各种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工智能和各位坐在这里听讲,所以神经科学,研究大脑的科学,是研究很多很高深问题、简单问题的前提。
包括跟大家相关的问题,怎么打架,怎么谈恋爱,这都是简单问题,这些简单问题我们的理解都是很有限的。你要问什么是感情,什么是认知,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思维,还有大脑如何操作各种语言,这些研究还很少。
研究大脑要用到各种学科,包括所谓的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鼻祖就是当年有一个加洲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他想研究神经,可是他又不想做实验,在计算机上越演化越多,最后他离开神经还是做计算机去了。
信息科学、物理学、化学,很多都可以用到脑研究,而且脑研究在过去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推动,所谓心血管药物是研究神经系统的人研究出来的,因为神经支配心脏和习惯,神经发出信号是心跳加速,你可以调节血压,影响心血管疾病。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也是。
人类对灵魂——或者我们后来定义是大脑的好奇由来已久,所有伟大的人都思考过大脑。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对神经生物学的咨询都过兴趣,达芬奇不光画过很多大脑的图,而且他曾经做过实验,他希望寻找灵魂所在,这个实验在17多少年才重新重复。
有人认为笛卡尔是数学家,也有人认为笛卡尔是哲学家,我认为他是神经生物学家,他提出神经传道是怎么传道,虽然那个理论是错的。他还提出灵魂是在生活体里,他知道的很多东西是对的,有一些论文和书对神经科学有奠基作用。
关于试验。我们今天做神经科学是从分子、细胞到整体,甚至个体之间的作用我们都做,我实验室做的,两个果蝇,一个打架一个不打架,不打架的果蝇是我们把它的基因改变了。我们还做过猴子的实验,目前还没有发表,一个母猴子,一个小猴子,你可以看到小猴子站在母猴子边上,因为他喜欢他妈。我们做了基因突变,妈还是看着小猴子,小猴子躲的远远的,他对母亲不感兴趣。你要问什么是母爱,母爱是这些基因造成的,当这些基因被我们消除了,他对母爱就没有那么依赖了。
我们也做人的,比如人类睡眠缺陷,我们正在寻找这个基因。也就是说睡眠这么简单的行为,我们了解都还很有限。虽然现在在往前走,但大脑有很多奥秘,目前为止对于计算机,或者说对于人工伪智能的帮助不大。
我们希望看到过去,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过去是脑的功能如何建立,脑是如何起作用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也许可以帮助大家预测未来。
谢谢!
图片来自爱微帮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Chientung]
-
生物学家饶毅:AI=ArtificialIntelligence,暂时还是伪智能
昨天下午,“未来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一个奇点的来临——人工智能似乎到了超过人脑智能的时刻,当这个临界点到
2022-03-01 04:22
-
邮票上的千年千人(110)法国绘画之父富凯
富凯出生于法国中部城市图尔,早年在巴黎学画,1446年,他前往意大利深造,学习构图、透视和体积表现感。 回到法国不久,他参与建立
2022-03-01 03:55
-
雅迪宣布国际化战略,中国制造扬帆亚平宁半岛
2018年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展(EICMA)于11月6日在米兰正式开幕,来自中国的雅迪电动车凭借着高端锂电新品雅迪G5,让雅迪制造和中国制造扬
2022-03-01 03:25
-
安卓绿色联盟首届开发者大会今日启幕,精英云集,星光璀璨!
2018年11月16日,安卓绿色联盟首届开发者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阿里巴巴、百度、华为、腾讯、网易等国内顶尖互联网企业全方面分享了安卓应
2022-03-01 00:35
-
2018教育科技大会召开阿凡题用AI技术构筑全场景教育生态
11月13日,在由芥末堆主办,主题为碰撞·;演变的GET教育科技大会上,阿凡题联合创始人兼CTO李启林发表了《流量,赋予商业更多思考》
2022-02-28 18:45